天啟二年七月初五日,當護國公還在京師和他的一妻二妾游樂宴飲時,遠在千里之外的陜西布政司西安府府城內,卻是一副凄凄慘慘戚戚風景。
一場席卷三秦的大亂即將發(fā)生。
西安城南北大街廣濟街東側,屹立著一座重檐三滴水式、青磚白灰砌成的高樓。
這便是著名的鼓樓。
西安鼓樓始建于洪武十七年,如今屹立三秦,已將近兩百年。
沿著柏木臺階,拾階而上,但見屋檐四角飛翹,如鳥展翅,崇隆敞麗。
登上最高層舉目遠望,西安鬧市風光、秦川景色皆歷歷在目,令人心曠神怡。
有明一代,鼓樓附近都是各部衙門集中的區(qū)域。
具體而言,鼓樓北是都察院,西北為巡按察院,西南為按察司,東南則是西安府,正東則是“布政司”。
所以,只要西安府乃至整個陜西官場有什么風吹草動,這座被各司衙門環(huán)繞的鼓樓,絕對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地方。
西安府作為三秦首善之區(qū),又是南來北往的要沖之地,城內商業(yè)繁華,絲毫不遜于鄰省成都。
以鼓樓為中心,南北東西大街熙熙攘攘,沿街商鋪叫賣之聲不絕。
明代為鞏固邊防,在各地邊地實行“食鹽開中”、“茶馬交易”、“棉布征實”、“布馬交易”等經濟政策。
在這些政策刺激下,富有地域特色的豪商巨富應運而生。
以永樂皇帝北伐為契機,大量軍需物資在宣大、榆林、延綏等邊囤積、流轉。
陜商、晉商因此迅速崛起,明中以后,晉商更是將觸角伸入廟堂,以攫取更大利益。
以晉商代表王崇古為例。
隆慶四年,俺答把漢那吉突然叛逃至宣府,時任宣大總督的王崇古以此為契機,開始與俺答談判,史稱“隆慶議和”,以貿易代替戰(zhàn)爭。
自此,晉商開始登上大明政治舞臺。
王崇古親眷中為大商人者便有三人,這三人都是晚明官場舉足輕重人物。
其二姐為張四維之母,張四維之妻亦是蒲州商人之家。
張四維之二弟五弟妻室亦是蒲州人,王崇古與張四維之子女,又與蒲州商人出身的兵部尚書楊博、陜西商家出身的大學士馬自強聯姻。
這些復雜的聯姻關聯,共同構成了晉商的牢不可破的政治網絡。
當然,與擅長走私貿易、關聯大佬利益、各地王爺錢袋子、勢力盤根錯節(jié)的晉商相比,
駿馬快刀英雄膽,干肉水囊老羊皮,尚氣概先勇力忘死輕生的秦商,
無疑是人畜無害小白兔存在。
學者顧炎武指出:
關中多豪杰之士,其起家商賈為權力者,大抵崇孝義、尚節(jié)概、有古君子之風。
~~~~~
天啟二年七月二十八日,關中平原暑氣漸漸消散。
驟雨初歇,冰涼的雨滴落下鼓樓前門大街,敲打在數十萬秦人臉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