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一個自負的年輕人,但遇上真正的大山了,張昊還是知道孰高孰低的。
就像張鵬飛講的那樣,如果他們真能請動林在山這種20多年前就在搖滾盛世中證明過自己的天才大叔,給他們信徒樂隊量身打造一張新專輯,那他們能學到很多東西,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份難得的音樂積累,也確實是一條能迅速通往成功的捷徑。
如今的年輕人,都追求成名要趁早,誰愿意在平凡中消耗自己最青春妄為的年華。
現(xiàn)在有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有可能會鯉魚跳龍門,張昊怎么可能不去珍惜?
這晚請林在山過來吃飯,為表誠意,張昊很虛心的向林在山講出了他們信徒樂隊對音樂的熱愛,以及他們追逐的夢想。
之后不玩虛的,他直接搬出了一個令人十分心動的價格——10萬中華元!來邀請林在山為他們量身打造一張新專輯。
林在山本來對做地下專輯不是很感興趣。
信徒樂隊是支連配合默契度都不是很好的新兵搖滾樂隊,要給這支樂隊打造一張能令人滿意的專輯,肯定會很花時間。
給他們抄歌不用花時間,但要給這個非職業(yè)的樂隊排練和錄音,對于精益求精的林在山來說,將是一件很頭疼的事,八成會耗上很長一段時間。
他可不想讓打著他林在山名號制作的專輯,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
但現(xiàn)在,張昊直接給他拋出了10萬塊錢的重磅炸彈,這讓林在山頓時就來了點動力。
要知道,在這個位面大唱片公司的資深制作人,給一線非頂級歌手制作一張專輯,都不見得有十萬塊錢的稅后收入。
當然了,唱片公司的制作人不會承包詞、曲、編曲的工作。
但就算加上這部分收入,10萬塊錢都是一個不算低的制作費用了。
這個位面的唱片產業(yè)很萎縮,純賣唱片根本就掙不到錢。
唱片公司對歌手專輯的制作費用,通常摳的很緊,他們主要的投入都是在宣發(fā)一塊(拍v也兼算在宣發(fā)一塊)。
唱片宣發(fā)的費用,往往要幾倍甚至幾十倍于制作費用。
除非是正當紅的超一線流行歌手,做一張專輯才有可能投入超過10萬甚至百萬的制作費。
一般的歌手做專輯,純制作費用都不會超過10萬塊錢,甚至有幾萬塊錢就能打造一張專輯的。
張昊他們做一張地下專輯,就要給林在山砸10萬的制作費,這真是要拿錢砸人的節(jié)奏了,也足以見出他們的誠意。
“大叔,明年我們樂隊的三個人,包括我,就畢業(yè)了,后年另外兩個兄弟也畢業(yè)。我真的希望在畢業(yè)之前,我們樂隊能先一只腳踏進職業(yè)的圈子。我們都很愛音樂,我們也希望能在這條路上走的更遠。所以大叔,我們真心希望您能指教指教我們,您要愿意給我們做專輯,向我們傳授一些做音樂的經驗,我們拜您為師都行?!?/p>
“你們樂隊要拜林大叔為師,干脆樂隊名也改了吧,叫‘山與信徒’,多好聽??!哈哈,你們就是林大叔的信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