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噠噠……咚……噠噠。”
棚內(nèi),帶著空空的監(jiān)聽耳機,試著敲了幾下鼓,林在山隨即將鼓槌放下了,朝外間的張鵬飛做了個shut的手勢,表示這樣錄不行。
上次他一軌一軌的給《蝴蝶》錄伴奏,耳機里是有錄好的鍵盤旋律和歌聲主旋律的,他是隨著耳機中自己的歌聲在反伴奏。
現(xiàn)在,耳機里完全是空的,他純憑腦子去幻想《千年之戀》的節(jié)奏,然后試圖打出來,這實在是有點變態(tài)。
打了幾個拍子后,林在山就發(fā)現(xiàn)這事他做不到,畢竟不是專業(yè)的鼓手,耳邊要不聽著主旋律,光看著鼓譜來打,他根本找不到伴奏的感覺。
一般的樂師錄單軌伴奏音時,一只耳機中也是要有事先錄好的主旋律的,由旋律帶著往前進。
沒有旋律光憑感覺去錄單軌,就算錄出來了,肯定也是缺乏感覺的音樂。
“怎么了,大叔?”
張鵬飛透過傳音話筒問里間的林在山。
“你先給我錄一軌主旋律吧。”
林在山坐到了鍵盤前,準備邊彈鍵盤邊∫◆,唱歌,就像《蝴蝶》那樣。
清了清嗓子,待紅燈變綠后,林在山放空心情,將自己代入fir版《千年之戀》的旋律,用鍵盤模擬出原曲前奏中峇里島特有的那種樂器的節(jié)拍,簡單的彈了一個開篇,然后切著精準的節(jié)奏,他用變細的假音開始了女版《千年之戀》的彈唱——
……
竹林的燈火島國的沙漠~
七色的國度不斷飄逸風中~
有一種神秘灰色的漩渦~
將我卷入了迷霧中~
看不清的雙手~
一朵花傳來誰經(jīng)過的溫柔~
……
有鍵盤保駕護航,林在山一氣呵成的用假聲將歌曲唱了下來。只是錄伴奏牽引版的主旋律,所以他唱的并不是很投入感情,他著重注意了節(jié)拍的切分和音準的把握。
在過渡的brid小節(jié),林在山唱的格外注意,因為這些小節(jié)要引領(lǐng)伴奏的變化。
從監(jiān)聽耳機里聽著林在山用假聲唱歌,張鵬飛仍舊有一種很享受的感覺。
這種享受不像之前聽林在山唱歌,是超級走心那種享受,而是從純音樂技能方面在享受林在山的“神”表演。
張鵬飛很清楚,林在山這是在試錄主線旋律,所以他著重聽了林在山寫的這首《千年之戀》的旋律變化和整曲的框架。
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張鵬飛覺得林在山這歌寫的帶著點神秘的味道,旋律和歌詞一起營造出一種快速切換畫面的風格,樂風凌厲,毫不拖泥帶水,brid小節(jié)簡潔有力,gaochao連續(xù)不斷。
如果由大肺女唱出來,這首歌應(yīng)該會很爽快,尤其是副歌連續(xù)不斷的gaochao演繹部分,張鵬飛用科班的思維想象一下都會很過癮!
只聽一遍,張鵬飛就能從專業(yè)的角度分析出個七七八八來,總結(jié)來說,這歌寫的很棒!如果電視劇能熱播,這首主題曲有可能隨之大火??!
歌曲分析起來很簡單,但要將創(chuàng)作化繁為簡,將每一個小節(jié)都做到精準的切入聽者的感官,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這大叔寫出來的歌,為什么總是能讓人拍案叫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