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無數(shù)個深夜,他在燈下批閱奏折,我安靜地在一旁整理文書。
是教導(dǎo)蕭玨時,他看向我們母子時,屬于丈夫和父親的溫柔。
他內(nèi)斂沉穩(wěn),從未說過愛,卻用他的方式,為我辟出了一方安穩(wěn)天地。
我看著年僅六歲的幼子,喉間腥甜翻涌。
卻硬生生將那口血咽了回去。
蕭珩用生命護住了我們的兒子,我又豈能辜負他的托付?
新帝蕭玨年幼,主少國疑。
朝堂暗流洶涌。
沈太后在蕭珩靈前靜坐三日后,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她自請離宮,于皇家寺院落發(fā)修行。
將護持幼帝穩(wěn)定朝綱的重任全權(quán)交予我這個生母皇太后!
她在留給我的信中寫道。
“吾心早向空門,塵緣已了。
妹妹心志堅韌,才智過人,玨兒托付于你,吾心甚安。
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唯妹妹慎之重之?!?/p>
相處多年,我早已把她當(dāng)做親姐姐。
可是這份超脫與信任,依舊令我動容。
前朝后宮無數(shù)雙眼睛盯著我們孤兒寡母。
我擦干眼淚,牽著幼子蕭玨的手,一步步走向金鑾殿。
朝堂之上,我挺直脊背。
我利用蕭珩留給我的心腹能臣。
朝堂之下。
我教導(dǎo)蕭玨為君之道,告訴他他父親如何英明神武,如何深愛我們母子。
我會告訴那些覬覦的人。
我早不是曾經(jīng)依附蕭珩寵愛的菟絲花。
多年后,皇帝蕭玨年滿十六,正式親政。
他英明睿智,頗具蕭珩風(fēng)范。
我撤簾歸政,退居慈寧宮,被尊為圣德仁壽皇太后。
我望著窗外巍峨宮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