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宮天聽
強迫性地逼著趙顥寫下這道詭異的奏疏,不是趙孝騫突然如有神助,而是來自前世的一點模糊的記憶。
北宋這個時期,趙孝騫能記得的內(nèi)容不多,在他的記憶里,終宋一朝把文人抬得太高,把武人貶落到塵埃。
而最令趙孝騫印象深刻的,是北宋時期的變法,那真是……數(shù)十年來被君臣們搞成了一場場鬧劇。
這個皇帝說新法好,換了下一任皇帝又說還是舊法好,新法舊法,幾廢幾復(fù),國家大事跟特么鬧著玩似的,折騰得百姓叫苦連天。
支持變法的,反對變法的,朝堂上的新舊兩黨勢力針鋒相對,黨爭愈演愈烈,搞得朝堂烏煙瘴氣。
年輕的官家有沒有政治抱負?
他當然是有的,但他的抱負與太皇太后背道而馳,在太皇太后聽政的十年里,官家從來都是無條件支持太皇太后推行舊法,打壓新黨朝臣。
但在趙孝騫模糊的記憶里,這位歷史上還算英明的哲宗皇帝,親政之后做的
深宮天聽
說完從懷里掏出趙顥新寫的那份奏疏,雙手高捧至頂。
右掖門外的禁軍們面面相覷。
朝堂大臣們每日送奏疏的多了,但這般繞過宰相和六部,直接把奏疏送到皇宮門外的,簡直聞所未聞。
按規(guī)矩,這種奏疏是不能接的。
可趙孝騫剛才已亮明了身份,是楚王之子,楚王是官家的親叔叔。
親叔叔的奏疏若被禁軍所拒,萬一搞出了事,責任誰來擔?
所以,這道奏疏是接,還是不接?
猶疑許久,一名步軍司指揮模樣的武將走來,眼神充滿了幽怨和控訴。
你特么這不是給我找事兒么?
趙孝騫堆滿了笑:“多謝多謝,有勞將軍?!?/p>
隨手朝懷里一掏,打算讓對方深深感受一下世間溫暖的人情世故,然而伸手入懷,臉色立變。
堂堂世子,為何身上連一文錢都沒有?
不給足好處,別人如何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