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只聽張一棟又慨然道:“袁宏泰與本官乃同年進士,如今在遼東戰(zhàn)敗殉國,遼陽和沈陽淪陷,整個遼東盡入金人之手。努爾哈赤此人雄才大略,其野心不小,必不僅僅滿足于偏安遼東一隅,如今兵強馬壯,又挾連勝之威,倘若渡河進攻遼西,遼西守軍未必能抵擋得住,一旦遼西再入敵手,那么努爾哈赤便可兵臨山海關,直逼我大明京師。
如海兄,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你我雖不擅沙場征戰(zhàn),卻承蒙皇恩浩蕩,分管兩淮鹽政,正是為國出力,共克時艱之日,此時若請辭,豈不上辜負于國君,下有愧于黎民?”
林如海聞言精神一震道:“成梁兄一言驚醒夢中人啊,本官慚愧之至?!?/p>
賈環(huán)訝然看了張一棟一眼,此人竟有如此高尚的家國情懷,以前倒是小看他了。
張一棟捋須道:“據說皇上已經下旨重新起用熊廷百經略遼東,而熊大人一向的策略是固守待攻,花費巨大,這次袁宏泰兵敗,前方損失慘重,大量的輜重盡入敵手,兵甲要重新打造、軍糧要重新籌集、軍餉要備足,花錢如流水啊。昨日本官已經收到戶部的公文,今年鹽銳每引增加到七兩,再增發(fā)二十萬引,兩淮增發(fā)六萬引?!?/p>
賈環(huán)不由吃了一驚,據他所知,大晉的鹽稅在前幾年大概是每引六兩左右,而整個大晉劃分為十綱,每綱限售二十萬引鹽,應收稅銀1200萬兩左右。
如今每引鹽稅升到七兩,也就是每引多收一兩銀子,然后還增加二十萬引鹽產量,那就相當于多收340萬兩稅銀,嘖嘖,這分明是要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啊,朝廷真就這么缺錢了?
況且,大晉的鹽引是一引三百斤,增產二十萬引便是6000萬斤,分配到兩淮地區(qū)的六萬引就是1800萬斤,而兩淮地區(qū)的鹽場能增產那么多鹽嗎,即便產能足夠,又能賣得出去嗎?
賈環(huán)偷偷瞄了一眼林如海,果然見到后者眉頭緊皺,顯然十分為難,良久才道:“兩淮增加六萬引的配額,現有的鹽場產量怕是不夠的,新開鹽場的話,煮鹽的灶戶卻也不夠,此事怕要從長計議了。”
張一棟苦笑道:“戶部催得急,只怕不容許咱們從長計議了,新開鹽場迫在眉睫,灶戶不夠便招用農戶和流民?!?/p>
林如海看了張一棟一眼道:“既然如此,成梁兄可有合適的鹽場修選地?”
張一棟精神一振道:“倒是有了兩處,一塊在鹽城縣,一塊在通縣?!?/p>
林如海點頭道:“且容本官考慮兩日,到實地查看過,再作定奪吧?!?/p>
張一棟聞言欣然同意,又閑聊了片刻才離開。
林如海端起茶來喝了一口,微笑道:“環(huán)哥兒,你的文章自是極好了,四書五經也稔熟,但是于實務這塊還有欠缺,策論題答得好不好,主要還是看實務,姑父現在讓你接觸實務,于你以后做策論題大有益處?!?/p>
賈環(huán)忙道:“姑父用心良苦,環(huán)兒銘感于內。”
林如海擺了擺手道:“說這些就見外了,嗯,這幾日你也隨我往鹽場巡視吧,順便也了解一下鹽課方面的實務?!?/p>
賈環(huán)連忙點頭稱是,這時一名下人在書房外面稟報道:“老爺,璉二爺求見?!?/p>
“嗯,讓璉哥兒進來。”林如海和聲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