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和肉都是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到的好東西,雞蛋倒是時不時就能吃到,但像這樣和肉煮在一起的,幾乎沒有過。
哪怕潘筠廚藝很一般,油鹽足夠,又有肉又有蛋的情況下,也做不出孬菜來,反正小孩子們覺得,這是他們吃過的最好吃的菜了。
一大鍋飯,一大鍋菜,潘筠四人只吃了七分飽,剩下的八個孩子是每個都吃得肚子滾圓。
吃太飽了,不能動彈,只能半仰著消食,
潘筠也跟著他們一起坐在院子里曬太陽消食,順便說說話。
一頓美味的飽飯下來,孩子們把他們當做了自己人,潘筠提起什么,他們就說什么。
然后他們就知道了,他們都是軍戶,駐軍大營離這里四十多里,但軍屬分布在周邊,外面的土地都是“大人”們的,他們住在此處就是為了給大人們種田。
潘筠問道:“你們既然是軍戶,屯田應該是為駐軍所屯,怎么是給‘大人’們種地?”
別看這問題深奧,孩子們小,可孩子們不笨。
大人們總覺得他們年紀小,什么都不懂,說話總不避著他們,實際上,他們即便聽不懂,也會記住,甚至會以其為常事,以為這是理應之事。
比如,現(xiàn)在那八歲的大孩子就道:“我們沒有田屯,大人出身高貴,又有錢,就錢買了好多地給我們種。我爹說了,給誰種地不是種,日子一樣的過?!?/p>
潘筠就問道:“你家種了多少畝地,每年收獲多少糧食?”
“不知道收獲多少,但種了十二畝田,十八畝旱地,啥都種?!?/p>
潘筠:“那么多地,家里有耕牛嗎?”
“我家和他家共用一頭牛,是大人給的。”小男孩指著其中一個小女孩,驕傲的道:“因為我家種的地多,還種得好?!?/p>
潘筠溫和的看著他:“種這么多地,你爺爺和父親、叔叔豈不是要每天都去地里干活?”
“是啊,每天都去,不認真種地的話,我們就沒飯吃了,我們家就算是二月和三月,每天也能吃兩頓呢,一頓干的!”小男孩提起這一點尤為驕傲,一旁的孩子們也都羨慕的看著他。
潘筠一一記下,在大人們回來前,他們把鍋碗瓢盆都清洗干凈收好,院子也都打掃干凈。
看時間,等他們回來,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她干脆告別孩子們,駕上馬車出行,直接到地里去找家長們說話。
路兩邊都是稻田,遠遠望去,人在田間低頭彎腰,就好像一片綠中的一個灰點,很不起眼。
可就是這一個個灰點,將綠色扶起,讓田間的綠井然有序起來。
走了一段,四人在路下方一塊田里看見了一家人,這是至今為止距離他們最近的一家人。
潘筠示意陶巖柏停下車,她走到田邊沖他們叫了一聲:“老丈,晚輩想問個路?!?/p>
田里的老人彎腰抬頭,瞇眼看了她一會兒,一片光暈中,終于看清楚人,他這才在田里洗了洗手,一手捂住后腰,一手撐著膝蓋緩緩直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