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兩人聽不明白,魯錦又說道。
“我舉個例子,你們可知元廷每年北運的漕糧有多少,海運和漕運各占多少?運一次需多少日?”
這個問題李善長還真知道,“聽說總計約六百萬石,海漕各占一半,若漕運暢通,從杭州至大都,一趟約18日,海運亦18日。”
魯錦當即道,“那我若是告訴伱,憑公輸家的學問,可以將海船改造的航速提升一倍有余,原來18日的航程,現(xiàn)在只需七八日,你用不用?
“如果海船走的又穩(wěn)又快,還要不要保留漕運?元廷為了挖運河,致使淮黃水系錯亂,天災(zāi)不斷,水災(zāi)頻發(fā),若是海運能堪大用,何不先停了漕運,好好治理黃淮水患,也免得生靈涂炭?“此非工匠技藝之于軍政大事耶?”
“這”
此話一出,兩人都是啞口無言,因為魯錦說的有道理,要是海運堪用,只靠海運就能滿足北方的吃喝,那確實可以把漕運停了好好治理一下水患問題。
見兩人無話可說,魯錦又繼續(xù)道。
“還有軍事方面,若是能造出一種大火銃,置于車上,以馬匹或人力即可牽引,發(fā)一炮能糜爛數(shù)里,洞穿鐵甲,破敵軍陣,砸爛城墻,此非軍國利器耶?“難道不靠工匠,憑儒生能造出這種器物嗎?”
“這”
兩人再次啞口無言,互相對視一眼,“大帥說的這些可是真的?”
魯錦聞言頓時認真道,“你們看我像是在說戲言嗎?”
李善長當即問道,“如何將海船航速提高一倍?若真能改造成功,是否船只造價高昂?”
“你看過公輸秘典物理篇嗎,力學的阻力那一節(jié),只需要把現(xiàn)在的尖底平頭海船,改成尖底圓頭或者尖頭,就能有效減小阻力,提高航速,船還是木頭帆船,造價能貴到哪去?”魯錦當即解釋道。
“那糜爛數(shù)里的大火銃?”馮國用也眼冒精光的問道。
“也是真的,等拿下廬江縣,我們自己煉鐵之后,便要造這種?;鹋??!?/p>
“那我沒問題了,看下一條吧?!?/p>
李善長當即不再反對設(shè)立科工兩院,反正只是一群工匠,又不能決定軍政大事,而且還的確有些用處,那還反對什么。
馮國用也點頭通過,這個科工兩院,在魯錦的描述中,就是一群不能參與政事的技術(shù)官,其實宋朝也有單純的技術(shù)官,只不過是給皇帝畫畫搞音樂等藝術(shù)類的技術(shù)官接下來兩人又看到文武兩院,樞密院下設(shè)軍政司,軍令司,軍備司,后勤司,軍教司,一共五個司。
軍政管兵籍,升遷調(diào)任,募兵,退兵,軍功審核等工作。
軍令司有點像總參,負責制定,發(fā)布作戰(zhàn)命令,同時掌管信符印章,有調(diào)兵之權(quán),但無統(tǒng)兵之權(quán)。
軍備司負責研發(fā)制造武器裝備,這沒啥好說的。
后勤司掌管軍資武庫,平時給將軍士兵發(fā)放俸祿,戰(zhàn)時負責指揮輸送后勤糧餉,順便還管一下軍事屯田。
軍教司負責掌管軍校,還有各地駐軍的教育,軍隊內(nèi)部的宣傳工作,也歸軍教司負責。
兩人看完之后,又開始皺起了眉頭,其他的倒是沒什么,主要爭議點是軍政司和后勤司。
一個武官人事任免權(quán),一個軍餉發(fā)放的財權(quán),這是搶了吏部和戶部的權(quán)啊?李善長當即問道,“大帥,若樞密院軍政司掌管軍籍,升調(diào),任免,軍功,那這豈不是分走了吏部一半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