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堅聽的張著嘴巴,根本不敢想象,“沒有尾舵那怎么轉(zhuǎn)向?”
“靠操帆運用風力轉(zhuǎn)向啊,或是用小船拉,或者用拖錨法轉(zhuǎn)向,航行時就只能靠帆轉(zhuǎn)向?!濒斿\解釋道。
“真奇哉怪也,這樣的船居然比咱們的海船跑得快?不可思議?!睆垳匾餐虏鄣?。
“各有優(yōu)劣罷了。”
魯錦最后點評一句,然后帶頭上船,在眼前這艘樓船上下轉(zhuǎn)了一遍。
讓他比較驚訝的是,這艘樓船是有龍骨和肋骨的,并沒有水密隔艙,不過想到樓船只能在內(nèi)河或是近海航行,也就不足為奇了,水密隔艙用料多,造價貴,一條內(nèi)河戰(zhàn)船,的確沒必要加那玩意。
這艘樓船共有四層甲板,底倉雖然有龍骨和肋骨,但整體還是比較平的,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尖,這種船底也的確更適合內(nèi)河。
最厲害的是,這樓船的船舵還是可以升降的,用以適應(yīng)不同的吃水深度,遇到吃水淺的航道就可以把舵升起來,以免觸底擱淺,深水航道又能把舵放下,增加舵面效力,這設(shè)計可真牛逼。
從這里也能看出,中國的造船技術(shù),至少在明中期以前,都是領(lǐng)先歐洲的,就連船舵這種轉(zhuǎn)向機構(gòu),也是歐洲從中國學去的。
明中期以后,歐洲海船和中國對比,也只能說各有優(yōu)劣,歐洲的通長甲板,更適合裝備火炮,而代價卻是抗沉性不如中國福船。
高桅桿確實獲得了高航速,但根據(jù)杠桿原理,力臂越長,施加的力量就越大,桅桿過高的代價就是船只壽命短,龍骨容易變形,每十年左右就要全拆一遍進行大修,幾乎相當于重造。
魯錦帶著他倆上了三樓,樓船上面的三層,每層外圍都有木制‘女墻’,也就是城垛,方便居高臨下射箭,三層的頂樓則是一個巨大的露臺,方便瞭望指揮,也方便釋放拍桿。
船舷兩側(cè)各有三根拍桿,船頭尾各有兩根大拍桿,每艘船共有10個拍桿,桿頭都套著數(shù)百斤重的石錘,那石錘就像個石碾子一樣大,堪稱古代水戰(zhàn)大殺器,這要是離近了放下去,能把小船直接拍碎,就像是個巨型鐵骨朵。
可以想象,一個高十米左右,頭部裝了個石碾子的超大鐵骨朵,從三樓砸下來是個什么效果。
但魯錦看著那東西卻礙眼的很。
這么大的大船,很明顯不可能追著別人砸,因為不夠靈活,只能是當敵軍小船圍攻自己的時候,放下拍桿用于自衛(wèi),十個拍桿,能把周圍一圈小船全都拍碎。
但這樣的話,拍桿裝不裝其實都無所謂,伱都被圍攻了,那敵軍自然有的是辦法打你,比如載一船火藥,貼近爆破,可如果不被圍攻,那拍桿就一點用沒有。
魯錦想了想,船舷兩側(cè)的六個拍桿可以留下,前后的四個大拍桿可以拆掉,換成折疊的云梯,到時候就能直接搭上當涂的城頭,從樓船上面直接沖上城頭。
但是這么大的改裝,如果在江邊進行,很難瞞住敵人的窺伺,這樣就會讓敵人有了防備,最好是找個外人窺伺不到的隱蔽水域進行改裝。
于是魯錦就問道,“這幾艘樓船能開進巢湖嗎,我想將這幾條船改裝一下,若在江邊改裝,難以瞞住敵人耳目?!?/p>
廖永堅想了想才說道,“這幾條大船吃水太深,若是想進巢湖,只能等明年夏季水漲之時,才能進得了巢湖,在秋季來臨之前就得改好出來?!?/p>
魯錦想了想,那時間應(yīng)該差不多,明年夏天,如果歷史變化不大的話,正是徐宋攻破杭州,董摶霄轉(zhuǎn)戰(zhàn)江南的時候,到了那個時候,彭瑩玉的死期就到了!不過在這之前,董摶霄這個好戰(zhàn)分子,還得魯錦先扛著才行,他最少得扛上半年,這也是他急著在開春之前拿下全椒和滁州,封死東北方漏洞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