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張德勝眼睛冒著精光,聽的一旁的郭天爵崇拜不已,連忙追問道,“然后呢,然后呢,當時大帥是怎么打的?”
“大帥說攻城確實不好打,能不攻城盡量還是不攻城,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尤其是我們當時缺少甲兵。
“那一戰(zhàn)過后,我們俘獲敵軍上千,繳獲刀槍三千副,甲胄千余領,全軍一下子就壯起來了,竹竿換鐵槍,還有了一千多甲兵。
“按理說,這時廬州守軍主力盡滅,城里僅剩剛招募才不到兩個月的新兵,而且主將被斬,兩個偏將投敵,城內應該毫無士氣,廬州唾手可得,大家都極為高興,眼看著廬州城就是我們的了,幾位哥哥都說要去打廬州城,可偏偏這個時候大帥卻不讓打?!?/p>
“這是為何?不是說先伐兵,再攻城嗎?這兵也伐完了,為何不攻城?”郭天爵立刻追問道。
“對啊,我們當時也是這么問的,但是大帥當時又說了一句話,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我們不能只盯著眼前的廬州。
“當時圍剿我們的元廷勢力共有三股,廬州只是其中之一,西邊還有六安的朱亮祖,那廝也有幾千兵力,而且作戰(zhàn)十分勇猛,我們當初剛起事時,那廝就敢單騎沖萬人大陣。東邊還有和州的康茂才,那更了不得,手下有兩萬多大軍。
“大帥說即便現在占了廬州,我們也只有幾千人,周圍還群敵環(huán)伺,我們雖然占了城池,可也困住了自己,若是守不住,那反而更容易被敵軍殲滅。
“于是大帥就提出了圍點打援的計策,以廬州殘敵為誘餌,派出老弱佯攻廬州,虛張聲勢,逼著廬州向六安求援,我們的主力則隱蔽西進,等六安援軍出來,再誘他們折返回去。
“如此一來一回,等把朱亮祖的主力像遛狗一樣,拖得疲憊不堪,而我軍主力則以逸待勞,再于中途設伏,一舉殲滅六安主力,如此廬州、六安兩城,便如空門大開一般,等著我們進去。
“拿下這兩城后,我們周圍的三股敵軍就被消滅了兩股,我軍即以六安為后方,以廬州為基地,以巢湖水師為側翼,專心致志的練兵備戰(zhàn),與和州康茂才部的兩萬大軍對峙,待我軍練出兩三萬精兵,這才與康茂才在巢縣決一死戰(zhàn),繼而掃平沿江數座城池,打下廬州路全境!”
郭天爵聽的兩眼直冒星星,驚嘆道,“太厲害了,大帥不愧是人中龍鳳,連戰(zhàn)連捷,無一敗績,計謀出神入化,戰(zhàn)法又花樣百出,方略也是眼光長遠,恨不能當時就跟隨在大帥身邊!”
郭天爵此時已經被忽悠的差不多成了魯錦的小迷弟,而這些話從張德勝的口中說出,也能證明魯錦在他們這批巢湖老將心目中的無上地位!
只是郭子興卻皺著眉,有些不太明白,我知道大帥不太放心我們定遠來的,這才派你這個巢湖老將過來擔任副指揮使,可你這個時候說這些做什么,莫不是想用大帥來壓我?
郭子興當即問道,“張營官所言,我也有所耳聞,難道張營官的意思是,一定要效仿大帥,將敵軍引出城外嗎?”
真到話說出口時,郭子興又變了調,他到底是沒敢直接挑破心中的猜測。
張德勝見狀這才說道。
“指揮,我剛才說這話的意思,是大帥跟我們講過,要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邊打邊學,大帥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他沒打過仗,更沒有帶兵經驗,也就比別人多看過幾本兵書,還需要學習,當然,我們都知道大帥那是自謙之言。
“和大帥相比,我們才是最該學習的人。
“我張德勝以前也不會打仗,更沒讀過什么兵書,但我就覺得大帥說的有道理,因為他能帶著我們一直打勝仗,只要聽大帥的,我們就能一直贏。
“大帥也說過,要我們跟著一起學習,這樣咱們圣武軍才能越打越強。
“指揮,你是獨自領兵一路的偏將,不是一個尋常的千戶校尉,廖督師那邊進逼桐城,就是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打援的機會,為之后進攻潛山和安慶掃平障礙。
“要是敵軍不想出來演配角,那我們就應該想方設法逼他們出來!能在城外多殺一個敵軍,將來登城的時候就能少死十個自家弟兄,這不僅是為了給自己爭功,也是為了能夠保全自家兄弟的性命??!”
張德勝拿魯錦的兵書作保,又用保全自家兄弟性命這種話來壓郭子興,郭子興也不好再說什么,只是問道。
“可廖督師交給我們的任務本來就是打援,敵軍若出城援救,反而沒那么多事了,可若是敵軍不出來,我們又能怎么辦?這不也是沒法子嗎?”
“這可不一定?!睆埖聞佼敿捶瘩g道,“當初大帥在廬州圍點打援,誘朱亮祖出兵時,等朱亮祖快走到廬州時,又把這家伙引回了六安,讓他白跑一趟,當時大帥是怎么誘敵的,是用已經投降的葉升孤身去騙。
“我們手中雖然沒有敵軍投降的將領,但我們可以攔截敵軍求援的信使啊,然后我們自己派人假扮信使,去潛山和安慶求援,敵軍若不出,我們就再派假信使去求援,就不信敵軍不出兵!”
“這個主意好,這個事情可以讓我來做,當初我跟著楊指揮奇襲和州城的時候,就是我率先進城聯系內應的,這事我比較拿手,保管能將敵軍騙出來!”曹良臣聞言頓時一拍巴掌,興奮的贊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