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時手里有三座城,手中卻只有六七千兵馬,連戰(zhàn)三場,士卒早已疲憊不堪,還要分兵守城,當時廬州的城墻還不到兩丈高,還是夯土城墻,旁邊的梁縣更是連城墻都沒有,這么點兵力,一座城只有兩千來人,連城墻都站不滿,這時若康茂才打過來,如何守得???我只能棄城而逃。
“我便跟趙將軍說,接你過來合兵可以,能不能容我緩一緩,哪怕只有半個月也好,待我招兵買馬,再訓練一批士卒出來,再去接你,反正你也在含山守了那么久,營壘堅固,山路險峻,和州的康茂才也奈何不了你,可他偏不,非要催著我去接人。
“接人就接人,我也答應了,著急忙慌的只用了三天招兵,便留下新兵守城,讓手下老兄弟帶兵去接。
“結果接應的部隊走到一半,那趙普勝又等不及,都不肯等我的人過去與他合兵,到時再一起抱團回撤,非要自行出寨來找。
“結果呢,我這邊連奪廬州三城,那淮西宣慰使康茂才壓力陡增,他有守土之責,現(xiàn)在丟了三城,如何向元廷交代?元廷要治他的罪,他也只能想辦法將功補過,我在廬州虛張聲勢,而且剛打了幾次勝仗,軍威正盛,又有城池依托,他不敢貿然對我下手,便盯上了含山的趙將軍。
“趙將軍手下只有兩千孱兵,自起兵以來一戰(zhàn)未勝,本來就士氣低迷,再加上聽說可以搬到廬州城里來住,不用在山上吃苦,士卒們便有了懈怠之意,失了防備,本來他在山上的大營中等著我去接,倒也不至于出事,可他偏偏等不及,要下山來找,這才被那康茂才尋到了破綻,就在他往廬州來的路上打了埋伏。
“要不是我派去接應的人速度夠快,恐怕他那兩千人馬一個也活不下來,不過就算這樣,最終也只救回五百來人,趙將軍本人更是被伏兵第一時間亂箭射死,頭顱也被康茂才砍了去。
“先生你給評評理,你說這與我有什么關系,他徒弟死于元廷之手,還是死在淮西宣慰使康茂才手上,要說有仇,那也是跟元廷有仇,跟康茂才有仇,而且康茂才的兩萬大軍也是我給滅的,康茂才本人也早已被我殺了,就算有仇,這個仇我也給他報了。
“擊敗康茂才之后,趙將軍的首級也被我尋回,如今尸首俱在,我還給他尋了上好的棺木安葬,可謂仁至義盡,都說戰(zhàn)場之上刀劍無眼,將軍難免陣前亡,誰也說不好能不能活到打完仗的那天,死個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能因為死的是你家軍師的徒弟,就不分青紅皂白的錯怪好人吧?”
陳普文聽的連連點頭,按魯錦的說法,那趙普勝的死確實和他沒什么關系,還有魯錦為什么要殺趙普勝,好吧,魯錦還真有殺他的動機。
首先就是魯錦說的,攻三城的時候,趙普勝躲的遠遠的沒出力,現(xiàn)在奪下城池了,趙普勝想摘桃子,還有巢湖水師是趙普勝拉起來的,但現(xiàn)在巢湖諸將共推魯錦為首領,一旦趙普勝回來,魯錦可能會被奪權,但有其他巢湖諸將支持,魯錦應該不會怕他才對,大不了到時候讓趙普勝做副將,還不至于非要拼個生死。
再有就是,趙普勝死于元軍手中,這點魯錦應該不會撒謊,畢竟這么多巢湖將領看著呢,魯錦又不能指揮元軍,如何讓康茂才去殺趙普勝,而且魯錦分析的也很合理,那康茂才有守土之責,現(xiàn)在被魯錦奪了三城,他著急拿個人頭將功補過,挑最容易下手的趙普勝也很正常。
所以現(xiàn)在的情況就是,趙普勝被康茂才殺了,康茂才又被魯錦殺了,于是死無對證,這件事確實有很多疑點,魯錦也有動機,但趙普勝的確死于元軍無疑,而且還死無對證,這就沒辦法查下去了。
再說了,這根本就不是要不要查的事,現(xiàn)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是徐壽輝想要收服魯錦這十萬大軍,那么哪怕趙普勝真是被魯錦所殺,只要他不承認,而且還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徐壽輝想讓魯錦歸附,就算捏著鼻子也得認下去
陳普文這時才說道,“聽起來的確與大帥無關,這事確實巧了些,但趙將軍死于元軍康茂才之手,大帥軍中那么多將領看著,應該不會有錯?!?/p>
魯錦一拍巴掌,“就是嘛,我與趙將軍無冤無仇,我害他做甚?!?/p>
陳普文點點頭,“那我回去定然將此事經過詳細說與陛下和軍師,也好解了軍師對大帥的誤會,就是還有一些細節(jié),在下想問一下,不知大帥可否告知?”
“你說?!?/p>
“大帥當時是派的誰去接應趙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