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東路的46軍就不一樣了,按照公開情報,圣武軍的每個方面軍只有四個軍,這個46軍聽番號排序就是個墊底的,肯定是剛成立的新兵部隊,領軍總管聽說叫鄧順興,也不知道是從哪個犄角旮旯里蹦出來的,根本沒什么名氣。
因此東路的46軍雖有三萬人,但肯定比西路的常遇春更好打,再加上績溪距離歙縣比較近,不如先率主力去績溪與敵野戰(zhàn),將46軍的這三萬新兵吃掉,然后再傳令祁門和黟縣,讓他們竭力抵擋常遇春的進攻,只要多堅持幾天就行。
常遇春從涇縣出發(fā),已經連續(xù)作戰(zhàn)小半個月了,等他打到歙縣時,一定是師老兵疲,進攻乏力,到時候吳訥再率領剛剛打敗鄧順興三萬大軍的全盛之師,攜大勝之威翻過身來,與常遇春在歙縣決戰(zhàn),定能將其斬于馬下!
吳訥聽完覺得軍師說的有理,于是就率領兩萬大軍出發(fā)了,準備先捏鄧順興這個軟柿子,等收拾完了鄧順興再去收拾常遇春
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鄧順興的46軍剛抵達績溪,都還沒開始圍城呢,就見到吳訥已經率領兩萬大軍在城外列陣等著他了。
看到元軍背靠城池嚴陣以待,哨騎上前轉了幾圈,絲毫不見破綻,鄧順興頓時有點麻爪,他一個民間團練出身,最多也只帶過一萬多兵,哪見過這種兩萬多人背城列陣的大場面。
好在關鍵時刻,他麾下的韓成和胡大海沒掉鏈子,紛紛請戰(zhàn)要當先鋒,先破了敵陣再說,然而兩人的請戰(zhàn)卻被秦戎給攔了下來,直接強沖敵陣,就算你能破陣,自己這邊又會平添多少傷亡?
有禁衛(wèi)師在,圣武軍打仗什么時候讓士卒用命拼過?
于是在秦戎的建議下,鄧順興讓分過來的那個炮營的16門大炮一字排開,后方面跟著禁衛(wèi)師的兩個火槍營和一個陷陣營,再后面是鄧順興麾下的三個團,等禁衛(wèi)師破開敵陣后,胡大海直取敵軍中軍,韓成和鄧友隆各帶一個團擊其左右兩翼,秦戎的三個團有兩個在外圍包抄堵截,留一個團保護己方中軍。
戰(zhàn)斗開始,因為吸取了之前魯錦渡江時小茅山之戰(zhàn)的經驗,這次炮兵不再遠距離開火,而是一開始就將雙方的距離拉近到四百米,十六門炮當即對著城下的元軍大陣打出一輪十發(fā)急速射。
短短三分多鐘的時間,一輪炮火急襲打完,當場給當面的元軍造成近千人的死傷,雖然一千死傷對兩萬人的大陣來說不算什么,可這種不能還手,只能干站著挨打的情況還是動搖了元軍的軍陣。
炮聲剛停,不給元軍反應的機會,戰(zhàn)場上就敲響了極富節(jié)奏的歡快鼓點,禁衛(wèi)師的兩個火槍營排出半里地寬的密集橫陣,嘴里唱著‘我們都是神槍手’,緊跟著就出戰(zhàn)了,那一個被派過來助陣的陷陣營,也各持手榴彈,臨時充當擲彈兵跟在火槍兵后面,再后面則是整整三個團的長槍兵大陣,秦戎的兩個團也跟著展開,繞去兩翼準備堵截元軍潰兵。
三百米,二百米,180米,一聲尖銳的喇叭聲響,火槍兵開始以連為單位,進行行進間射擊,嘭嘭嘭嘭的火槍齊射聲一輪又一輪,戰(zhàn)場中間到處硝煙彌漫,宛如下起了濃霧一般,而元軍大陣前排的士卒,也如被鐮刀割倒的麥子一般一排排的倒下。
如此恐怖的進攻方式,頓時將元軍前陣打崩,都沒等到火槍兵抵近到30米最后一輪射擊,元軍就開始崩潰了,潰敗的態(tài)勢如水中濺起的漣漪一般,迅速向著左右兩翼和中軍擴散。
鄧順興眼見如此,頓時熱血上頭,立刻令人擊鼓,吹響沖鋒號,46軍當即發(fā)動全軍沖鋒,被點為前鋒的胡大海更是一馬當先,跟著一群陷陣營的重甲兵就朝著元軍主將吳訥的將旗沖去,徽州路萬戶吳訥也被胡大海當場陣斬。
韓成和鄧友隆也各帶一個團,順著炮兵和火槍兵打開的缺口涌入敵陣,將敵陣完全分割,再向著兩翼驅趕,最終與秦戎的兩個團在外圍將元軍潰兵全部包圍俘虜。
經此一戰(zhàn),鄧順興的46軍總算是開了葷,見了血,徽州路萬戶吳訥率領的全路元軍主力兩萬人,被當場陣斬五千余,其余一萬四千多人全被俘虜,這其中光是被炮兵和火槍兵用火器打死的就有近三千人,另外兩千人才是在敵軍完全潰敗后,全軍追擊時殺死的。
炮兵和火槍兵只用了不到三千人,就打出如此耀眼的戰(zhàn)績,率先將敵軍主力擊潰,剩下那些拿著冷兵器的長槍兵,和他們一比都算躺贏狗
此戰(zhàn)過后,鄧順興等新來的將領總算是見識了火槍火炮的威力,也對圣武軍的打法熟悉了許多,只可惜,他們還是沒有撈到攻城的實戰(zhàn)經驗,績溪城里的守軍在城頭上全程觀摩了這次的對戰(zhàn),見到己方主力完全不堪一擊,直接就舉城投降了
46軍拿下績溪后,立刻向徽州路首府歙縣進軍,歙縣的主力之前便已經被吳訥全都帶了出去,只留少量老弱守城,這次見到圣武軍兵臨城下,三萬多主力外加一萬五的俘虜,鄧順興把吳訥的首級用竹竿挑著往城門外一掛,再讓那些俘虜喊話勸降,歙縣見大勢已去,也只能開門投降了。
五月十五,46軍正式解放徽州路首府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