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縣那邊是秦氏兄弟的兩千新兵。
楊璟的四團目前負責鎮(zhèn)守和陽,他四千多人又要守城,又要守和州港,防止江南元軍從和州登陸,說實話,一個團的兵力放在和陽是不怎么夠的。
張溫新組建的六團還未正式成型,接下來他還要負責鎮(zhèn)守梁縣。
廖永安的三團正在準備和水師一起,圍攻無為縣,拿下康茂才控制下的最后一塊地,算是此次決戰(zhàn)的收官之戰(zhàn)。
無為不打不行,現(xiàn)在趁著康茂才新敗,主力盡喪的時候,是最好打的,這個時候不打,以后要是無為換了別的兵,那就更難打了。
而且拿下了無為,就等于控制了濡須水,巢湖水師就能自主掌控入江通道了。
朱壽的一團也要盡快押著俘虜趕回廬州,填補廬州的兵力空虛,畢竟一團還是魯錦的親兵,肯定是要回去的。
原本駐守巢縣的水師廖永堅部,現(xiàn)在也去和州港接管江防水師去了,馬上要參與無為縣圍殲戰(zhàn),這樣一來,巢縣又空虛沒有鎮(zhèn)守兵力了。
朱亮祖的五團暫時還閑著,只能讓他先在巢縣守幾天。
這么算下來,一團守廬州,二團守六安,三團攻無為,四團守和陽,五團守巢縣,六團守梁縣,水師也全部出動。
算來算去,目前魯錦能調(diào)動的機動兵力,竟然只剩下葉升的騎兵團。他的所有主力團都被困住了,根本拿不出多余兵力機動作戰(zhàn)。
若是此時朝廷派大軍來攻,他連援軍都派不出,雖然他剛打贏了一場勝仗,但此時卻是圣武軍最虛弱的時刻。
魯錦又數(shù)了數(shù)接下來要打的幾座城池,還有他即將擴編的軍隊,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
如果照這種法子打下去,一個團守一個城,他就算再擴編十幾個團也是不夠用的。不能再這么駐軍了!
接下來必須改變駐軍方式,要形成內(nèi)外緊,而中間松的方式,另外還要盡快編練二線民兵部隊,用于替換主力守城。
以后駐軍,應(yīng)該在廬州這個核心首府多放新兵,用于統(tǒng)一訓(xùn)練,中間一些不重要的城池,干脆就不用主力駐軍,把主力兵團都調(diào)到勢力邊緣,一是防御敵軍進攻,二是方便開疆拓土。
比如巢縣,現(xiàn)在拿下和陽,還有無為之后,周圍就沒有敵對勢力了,巢縣成了后方,就沒必要派主力鎮(zhèn)守了,交給地方民兵部隊就行。
梁縣也是,等他把外圍推到定遠、滁州一線,那梁縣也不用主力鎮(zhèn)守了。
只要把核心和外圍控制好,中間該放松就放松,這樣才能節(jié)省兵力,用于對外作戰(zhàn)。
魯錦立即將自己的想法寫在本子上,省的忘了,當然,接下來擴軍的動作也要快。
他必須趁著朝廷第一波鎮(zhèn)壓之前,把圣武軍從虛弱中恢復(fù)過來,不然接下來可能會很慘。
合上本子,看了眼城下還在單挑比斗的朱亮祖和常遇春二人,這倆人為了爭先鋒的位置,誰也不服誰,干脆在魯錦的同意下,下去單挑了一場。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力這種東西,是肯定不存在平局的。
二人比斗的是長槍,一時間打的難解難分,不分伯仲,可時間一長,常遇春就漸漸顯露頹勢了。
畢竟‘棍怕老郎,拳怕少壯’,常遇春到底是吃了年齡小的虧,今年才21歲的常遇春,不論是力氣,還是戰(zhàn)斗經(jīng)驗,都比不過28歲,正處于體能巔峰的朱亮祖,很快就在他的手中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