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營那邊的訓練就有點像聽天書了,每天半天學習數(shù)學和幾何,半天進行操炮訓練,分成幾組輪換著來,講課的不閑著,練炮的也不閑著,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不過由于火藥產(chǎn)出有限,不論是火槍營還是炮營,實彈訓練的次數(shù)都是受到限制的,空槍空炮比劃一百次,估計才能輪到一次真正開火的機會。
車營的訓練就更復雜了,由于徐達堅持要把擲彈兵的功能和車營輔兵融合,所以車營不僅要練習駕車,套馬趕車,車輛保養(yǎng)維護,刀牌近戰(zhàn),投彈,還有火槍射擊,這些訓練都要參加,算是最累的兩個營。
不過如此全面的訓練,真練好了,倒也不愧擲彈兵的名號。
只是車營在換裝新車的時候,還在全旅內(nèi)引起一陣騷動,因為徐達他們領(lǐng)到的是一種從來沒見過的四輪馬車。
這些馬車前輪小,后輪大,前面兩輪共用一個轉(zhuǎn)向架,用四匹馬牽引,卻能裝載兩千多斤的貨物。
而且和那些常見的板車不同,這四輪馬車四周還有可以開合的欄板,上下兩層的欄板上面還用竹條支起一個弧形的頂棚,要是現(xiàn)代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軍卡的造型,只不過眼前這個四輪‘卡車’是用馬來拉的。
戚繼光的績效新書,軍事物流篇里就介紹過明軍的運輸情況,他書里記載了一種八匹馬拉的大車,有效載荷12。5石,約為一噸。
80輛大車就需要640匹騾馬,還需要配1660人的輜重營,每人攜帶三天的口糧,全部人車加在一起,可以一次運輸1100石物資,約88噸物資,能供應一萬騎兵連人帶馬三天的消耗。
另外那五百石全是豆子,是用來給馬吃的,約為八萬斤,平均每匹戰(zhàn)馬每天兩斤半的豆子,人馬消耗加一起就是十六萬斤,這就是古代的軍事運輸能力和軍隊的糧食消耗速度。
而魯錦的車營編制,每個班裝備一輛大車,一個營共有64輛,只需320匹騾馬,用了戚繼光50%的騾馬,就能達到他80%的運力,而這一切的功勞,都要算到板簧和滾珠軸承上面。
如果給那些常規(guī)步兵團的車營全部換裝四輪馬車,一次就能運輸800石物資,如果有54輛車裝載糧食的話,就能供應全團4500人吃上20天,還能留下10輛車用來裝鹽,這兩萬斤鹽就可以當作貨幣,向當?shù)匕傩召徺I蔬菜和肉食。
食鹽是硬通貨,也不用擔心沒人要。
不過這都是按那些常規(guī)步兵團來算的,如果換成禁衛(wèi)軍的合成旅,那兩個車營就只能保障全旅戰(zhàn)斗15天了,因為火器部隊對后勤的依賴性更大,需要騰出更多的車輛運輸彈藥,不能全都拿來運糧食。此車一出,立刻就引起了李善長和馮國用的注意,所謂外行看兵力,內(nèi)行看后勤,馮國用是懂軍事的,因此一眼就看出這四輪馬車的方便。
李善長見狀立刻向魯錦問道,“大帥,這四輪車能不能多造一些,將來向前線運輸物資也方便些?!?/p>
魯錦點點頭,當即肯定道,“當然要多造些,以后每個團的車營都要換這樣的車,一個團裝備64輛,足夠使用了?!?/p>
李善長聞言一愣,立即糾正道,“大帥,不是這個,我的意思是,能否給地方上也裝備一些這樣的四輪馬車,用來向前線輸送糧草?”
“哦,這個啊?!濒斿\想了想,又說道,“可以是可以,我本來就是想長期生產(chǎn)這種四輪大車的,最好是成立一個車廠,今后不光給軍隊生產(chǎn)馬車,也可以多造一些賣給百姓或商賈,地方上當然也可以采買一些。
“至于向前線輸送物資,如今我們這還算內(nèi)線作戰(zhàn),沒有長距離的遠征,等到將來需要遠征時,肯定要成立一個臨時后勤部,設(shè)一個軍需官,專門組織運輸糧草。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在我們的內(nèi)部設(shè)立一個物資集散中心,將各地的物資匯總到中心后,開辟一條補給路線,這條從內(nèi)部到戰(zhàn)區(qū)的路線,最好是水路,水路運量大,用人少,此為一級中轉(zhuǎn)站。
“然后在前線交戰(zhàn)區(qū)的通衢重鎮(zhèn),設(shè)立一個物流中心,必須是由重兵把守的要地,可以放在稍微靠后的地段,作為二級中轉(zhuǎn)站。
“最后是前線的各路大軍,負責最前線和二級中轉(zhuǎn)站之間的短途物資轉(zhuǎn)運,一次運輸十到二十天的補給,維持前線的運轉(zhuǎn),所以這種大車,實際上后方不一定需要太多,但前線各團卻需要不少?!?/p>
李善長聞言點點頭,他也算是熟悉魯錦的做事風格了,不管干什么,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僅僅是運輸糧草,居然還劃分了三級轉(zhuǎn)運制度,從己方到戰(zhàn)區(qū),從戰(zhàn)區(qū)到前線,后方走水運,前線走大車,確實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