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覺得,可參考歷朝御史臺官職,以及大帥之前設置的官職,完善督察院的監(jiān)察制度。
“御史臺有御史大夫,御使中丞,侍御史,大帥改御史臺為督察院,分左右主官,則可以設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殿中御使,僉都御使。
“行省置按察司,應設左右監(jiān)察御使,和巡按御史,由巡按御史巡按地方,監(jiān)察百官,舉薦彈劾地方官吏,考核官吏政績品行操守,如此才可剔除害群之馬,讓帥府的政令得到執(zhí)行?!?/p>
魯錦聽的連連點頭,這楊憲不愧是明初的宰相哈,對于朝廷制度可謂門清,他現(xiàn)在甚至有點懷疑,明初制度的設立就有這貨建言獻策,把御史臺改為督察院的人員設置方案幾乎和歷史上一樣。
等楊憲說完,魯錦看了他一眼,這才說道,“你剛才說由按察御使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算了,這個等會再說?!?/p>
提到考核政績,魯錦剛才突然想到了明朝的考成法,也就是現(xiàn)代kpi那一套,讓官員卷起來的考核方法,但是想了想,這玩意還是以后再說吧,先把制度架子搭起來再說。
還有,考核政績這個活,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歸吏部管的,御史臺雖然也管,但御使更多的是負責監(jiān)察官員有沒有瀆職,貪污,有點現(xiàn)代紀委和檢察院合體的意思。
楊憲聞言怔了怔,也不知道魯錦為什么說一半不說了,這時就聽魯錦再次對眾人說道。
“既然說到了完善制度,除了督察院這個監(jiān)察機構,諸君還有什么要補充的沒有?”
堂下當即有一年輕人起身拱手道,“在下錢用壬,字誠夫,廣德路人,來建康求學,在下以為,既有御史臺,那也應該有諫議大夫,如此監(jiān)察制度才更加完善?!?/p>
此言一出,魯錦頓時皺了皺眉,楊憲也立刻扭頭看了過去,當即又對魯錦說道。
“大帥,諫議大夫之職雖然隋唐有設立,但自前宋以來,諫議大夫之職已經(jīng)和御史臺合二為一,合稱為諫臺,自此御使有了議政權,諫議大夫也有了監(jiān)察權,二者既已合并,就沒必要再分開,否則不就又增加了冗官冗員,剛剛不是才說了要節(jié)省俸祿開支嗎?”
魯錦輕輕點了點頭。
諫議大夫這玩意他還真知道,最有名的就是魏征嘛。
如果說御使是監(jiān)察百官的,身兼紀委和檢察院的雙重功能,那諫議大夫這玩意就是專門監(jiān)督皇帝,給皇帝挑錯,天天沒事就出來噴皇帝的,御使這幫噴子還只噴百官,諫議大夫可是只盯著皇帝一個人噴
唐朝的魏征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諫議大夫,把李世民噴的都無法反駁,所以這玩意,誰當皇帝誰都覺得惡心,你還管起皇帝來了?
于是從宋朝開始,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增強皇權,就把諫議大夫和御史臺合二為一了,從今以后你們只許噴百官,少他媽管朕的事!
有宋一朝,皇權確實比之前極大加強了,但也出現(xiàn)了皇帝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導致出現(xiàn)了宋徽宗這種邪門玩意,可是話又說回來,皇帝真想犯渾,一個諫議大夫真能管得了嗎?
魏征噴的李世民沒話說,那是因為李世民本身就比較自律,你要真把魏征和宋徽宗趙佶安排到一起,信不信魏征早就被趙佶趕跑了
能自律的,你還差一個魏征?不自律的,給你個魏征你又能怎么樣,所以這玩意設不設其實都一樣,那干嘛還用來惡心自己呢?
不過從這也能看出來,楊憲居然是維護皇權的?或者說他為了能在魯錦這撈個官職,已經(jīng)在用這種方法表忠心,拍馬屁了?
魯錦點頭道,“希武說的有理,既然前宋已將二者合并,那就沒必要再分置了,也省得增加冗官,擴大開支,其他人還有什么補充的嗎?”
楊憲聞言頓時竊喜,錢用壬的意見沒被接受倒也沒氣餒,老老實實的一拱手,然后坐了回去。
不過這人其實也不簡單,錢用壬是安徽廣德縣人,在原歷史上,這貨本身在建康讀書求學,之后參加元廷的科舉,考中至正十四年的左榜會元,也就是兩年后,當過河南江北行省參政,后來徐達打淮安的時候,這貨直接獻城投降了,再后來還當過大明洪武元年的禮部尚書。
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魯錦提前好幾年打下建康,直接截胡,這貨沒去參加元朝的科舉,直接跑魯錦這來參加‘科舉’了
聽到魯錦還在問有沒有補充,當即又有一人站出來。
“在下孫炎,字伯融,順天府句容縣人,在下以為,帥府既然已經(jīng)有了刑名司,現(xiàn)在又設了督察院,應當再把九卿之一的大理寺補上,如此三法司才算齊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