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馬周果然在長安發(fā)跡,碰上了求賢若渴的李世民,李世民賞識其才華,就讓馬周做了吏部尚書,輔佐李世民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是草根小人物逆襲的典范!
而這個典故用在魯錦這首詞里,以魯錦這個君主的身份說出來,含義就變成了,我像唐太宗一樣求賢若渴,朕的馬周何在?
我愿意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看你出身是否低微,只看你的才華和能力,誰能輔佐我開創(chuàng)一個唐初貞觀那樣的大治之世?
綜合這兩個典故,再看這整句詞‘風雷動,待新豐酒熟,日月同舟!’就有了第三重意思。
我現在要發(fā)起滅元的決戰(zhàn),等我將來功成名就,平定了天下,不會忘記你們這些有功之臣,我要開創(chuàng)一個漢唐那樣的盛世,要效仿唐太宗招賢納士,選賢用能,打造一個新的貞觀之治,將來能和漢唐同乘一條船,跟漢唐坐一桌的,只有我建立的日月大明!
只有明白了這首詞全部的典故,你才能明白這首詞完整的意思。
汪廣洋說魯錦這首詞氣勢雄渾,曠古絕今,那確實也不算夸張,主要是帝王圈子里,有哪個皇帝留下過這樣的名篇,能和魯錦這首詞比一下的嗎?除了曹操的觀滄海,這個是真牛逼,就連教員都說‘東臨碣石有遺篇’,其他人可還有能比的嗎?
宋朝雖然也有不少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
這些詞都不錯,但他們終究只是臣子,和魯錦的身份不一樣,寫不出魯錦‘誰挽天河洗九州’,‘問金陵王氣,今屬誰收’,‘敢教乾坤掌上流’這樣的句子來。
誰敢寫?咋地,你想造反???
從這點來說,魯錦這首確實是帝王詞,別人還真寫不來
眾人上船之后,便找詹鼎、包毓等人記錄的詞仔細品味起來,夏煜越看越是佩服,不禁疑惑道,“殿下,這真不是您以前的舊作?”
魯錦意味深長的笑了笑,反問道,“你覺得呢?”
夏煜又看了一遍,這才道,“確實不像舊作?!?/p>
主要是太應景了,上闋寫江景,寫天下局勢,寫金陵王氣,魯錦稱王也不過是前幾天的事而已。
下闕寫澎浪縱火,消滅蠻子海牙的水師,也就是上個月皖南戰(zhàn)役才發(fā)生的事,剛剛過去一個月而已,還有劍指中原,風雷動,這更是他們眼前正要做的事。
也就是說,就算這首詞是魯錦之前做的,最多也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古人作詩詞也會反復修改,改幾年都是常有的事,改一個月也不算長,但這首詞更像是魯錦今日站在碼頭上,此情此景,有感而發(fā)!這就更牛逼了!
陶安頓時欽佩道,“前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殿下撫劍填詞,出口成章便是曠古爍金的絕句,殿下的文采真教人欽佩?!?/p>
其實魯錦哪有那么厲害,既然都穿越了,他也想當文抄公來著,但本身就是個工科狗,會的的詩詞就不多,教員的詩詞倒是磅礴大氣,但直接抄吧,不夠應景,時間情景都對不上。
于是魯錦干脆決定仿寫,尤其是教員的兩首沁園春,他不知仿了多少個版本,再加上今日有感而發(fā),隨便改一改,于是就有了這個全新版本。
汪廣洋也問道,“殿下這首詞可有名字?”
魯錦想了想才說道,“今日我們是要渡江開誓師大會的,有感而發(fā),就叫《沁園春·誓師吧?!?/p>
夏煜頓時贊道,“好個有感而發(fā),聽說四方面軍的卞將軍好詩詞,一會定要請他品鑒一下殿下這首誓師。”
“”
魯錦一陣無語,不過卞元亨確實牛逼,全軍20個軍總管里,他算是最能文能武的那個了,武能一腳踢死猛虎,在全軍的個人武力值中,卞元亨應該是和朱亮祖、常遇春、傅友德,這四個人應該是獨一檔的存在。
文能作出‘草堂松菊晚凋殘,獨有西園舊牡丹;自是枯枝存勁節(jié),依依唯戀故人還’這樣的詠牡丹出來,其他19個軍總管怕是沒一個能比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