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鄭用走后沒一會,文院營造司的許濟川也找上門來,這貨領(lǐng)著一個工匠,興奮的來找魯錦報喜。
“大帥,找到了,咱們是騎著驢找驢,這要找的人就在咱們身邊,之前卻沒發(fā)現(xiàn),大帥要的煉焦匠人就是此人,我在和陽送來的那兩千船工里發(fā)現(xiàn)的?!?/p>
“哦?造船工里還有會煉焦的?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魯錦看向那工匠問道。
這匠人四十來歲的樣子,個不算高,約摸有一米七,有點駝背,留著把胡子,看著就像個小老頭,神情十分緊張,見魯錦向他問話,噗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
“回大帥的話,小人叫荊春來,是寧國路的匠戶?!?/p>
“哦?匠戶?你起來說話,你會煉焦炭?怎么煉的?”魯錦連忙問道。
“是?!?/p>
荊春來這才瑟縮地站了起來,但說到干活,他頓時就不磕巴了,很是懂行的樣子。
“這煉焦其實和燒炭是一回事,有兩種法子,一種是溝燒法,就是在地上挖一條土溝,把溝夯實平整,再往里裝上采來的煤塊,把煤點著之后往上面蓋土,留個孔放煙。
“等什么時候燒的不冒煙了,就往上面澆水,把煤塊澆熄,這焦炭就煉成了,直接挖出來就能用。
“還有一種窯燒法,這就跟燒炭一模一樣了,先建個燒炭的土窯,把煤塊裝進去,點著放煙,沒煙了就可以澆熄取焦炭,和溝燒法一樣。”
魯錦聽的頻頻點頭,這就是古代的土法煉焦,其實現(xiàn)代也差不多,也是燒完澆水,只不過現(xiàn)代有各種傳感器,能精確控制溫度,還有檢測手段檢查焦炭各種成分的含量。
看來這人是真懂。
魯錦又好奇道,“你是從哪里學來的這煉焦的法子?”
荊春來連忙回道,“回大帥的話,小人是寧國路宣城縣人,小人家鄉(xiāng)那里也有煤坑,從前宋時就用這煉焦法冶鐵,蕪湖的蘇鋼就是用我們宣城的焦炭煉的,小人自幼便跟著長輩學,就學會了。”
魯錦再次點點頭,這就能對上號了。安徽宣城,淮南沿江煤田的所在地,為什么叫沿江煤田呢,因為不止江南有,江北這邊也有,巢湖煤田就屬于淮南煤田的江北部分。
其實古人用焦炭煉鐵的時間非常早,至少在宋代已經(jīng)有這種技術(shù),在元朝就很成熟了。
只不過當時焦炭煉出的鐵,的確沒有木炭煉的質(zhì)量好,但古人依然對這項技術(shù)趨之若鶩,發(fā)展極快,至于為什么,當然是燃料資源短缺造成的。
很多人對煉鐵所需的木炭需求量沒有概念,粗略的算一下,煉500斤鐵,起碼需要4000斤木炭,如果再加上煉鋼和鍛造熱處理等,用炭量還需成倍增加,這特么就算旁邊有片原始森林也不夠你燒的啊所以古人自然而然就盯上了能燒,而且熱值更高的煤炭,至于煤炭含硫,煉出的鐵比較脆?既然木頭能入窯燒成好用的炭,為什么煤塊不行?焦炭就是這么來的。
魯錦又對他問道,“那你可愿為我煉這焦炭?”
荊春來立刻說道,“大帥,這煤炭能不能煉焦,還要看是什么煤,普通煤炭是煉不成焦煤的,只有用臭煤才行?!?/p>
臭煤,就是古代對焦煤的叫法,煤炭也分無煙煤,動力煤,煉焦用煤好多種分類,并不是每一種煤炭都能煉焦,魯錦也知道這個,但他記得淮南煤田應(yīng)該是有的,既然宣城都有焦煤,沒道理同一片成礦區(qū)的巢湖沒有。
“那你就去巢縣找找,若找到了這焦煤,我就記你一大功,到時不僅給你建房子分田地,還讓你做這焦炭司的提舉,你可愿意?”
荊春來聞言頓時又噗通一聲跪下,“多謝大帥,小人一定找到這焦炭?!?/p>
“哈哈哈,好,那我就等著你的好消息,回來讓許掌司給你安排人手,你先下去吧,許濟川你留一下?!?/p>
“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