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汝有封侯之相
汪大淵已經(jīng)聽家里人說起了好幾次,人家屢次拜訪,又是個避兵禍逃到南昌尋親的讀書人,再加上禮數(shù)周到,又是茶葉,又是硯臺徽墨的,看在大家都是讀書人的面子上,終于答應見這人一次,讓家中奴仆請他到家中做客。
至于書生鄙視商賈什么的,或許別的文人自視清高,但汪大淵卻不是那種人,他19歲自費出海,沿途路費都是靠做生意賺的,光是《島夷志略這本書里,他自述販賣青瓷的事跡就不下五十余次。
要論做生意,汪大淵本人也是個高手!
不過元末的時候還不叫青瓷,汪大淵自己書里寫的是青白瓷
魏梓明收到汪氏家仆的邀請,絲毫不敢怠慢,這可是魯錦點名要的人,哪怕是綁都要綁回去,當然要是能做通此人的工作,直接請過去就更好了。
不過在這之前,他還得試探一下汪大淵對如今天下的看法,對元廷和義軍都是什么態(tài)度。
他對汪大淵的了解,基本上也就是從包毓和魯錦那聽來的,只知道這人弱冠之年便獨自出海,兩次出海,足跡遍布各大洋,累計行程十幾萬里之遠,對于這樣的一個人,他自然不敢輕視。
只不過在學術(shù)和政治方面,據(jù)魏梓明最近搜集的一些信息,汪大淵本人他還不太清楚,但跟他打交道的人,可都是元廷的死忠,對義軍十分記恨的那種,那么汪大淵對義軍會是什么態(tài)度,就很難說了。
不過一想到魯錦當初的交代,魏梓明還是有了些信心,侯爵之位可不是什么小的許諾,世上又有幾人視封侯為糞土呢?
魏梓明這次帶了個侍衛(wèi)跟班,再次提著禮物來到施堯村,到了汪宅,遞了拜帖,很快被仆人請入門中,汪大淵就在二進的院門處迎接。
汪大淵已經(jīng)中年,身材倒還算健壯,留著一把胡子,臉色紅潤白皙,倒不像是常在海上漂泊的人,身姿挺拔的站在院門處。
魏梓明自然不敢讓主人兼長輩的汪大淵先開口,忙拱手見禮道。
“晚輩魏梓明,表字朋遠,久仰煥章先生大名,今日終于得見,真是三生有幸?!?/p>
汪大淵見狀大笑道,“哈哈哈哈,朋遠小友客氣了,你三次來訪,恰巧我都不在家,不過你第二次來的時候,我也讓家仆打聽過你的身份和來意,得知你在南昌城里開了家書畫店鋪,還以為你是來求書畫的。
“鄙人當時還覺得十分詫異,汪某在家鄉(xiāng)并不以書畫聞名,怎會有書畫商賈求到了我的門上,因此便沒有回復,可是想不到小友又來了第三次。
“俗話說事不過三,既然小友如此執(zhí)著,汪某也不好一直避而不見,不然倒顯得汪某不近人情了,來,小友這邊請?!?/p>
“多謝?!?/p>
等二人來到中堂分了主客落座,汪大淵又讓仆人上了茶,這才上下打量起了魏梓明。
一身錦衣,戴著儒冠,約摸二十歲出頭的樣子,很是年輕,手里端著一把最近大出風頭的折扇,上書‘源遠流長’四字,身姿挺拔,儀態(tài)得體,稱得上是一表人才。
汪大淵見狀打趣道。
“聽說小友是廬州路無為州人,那里已被妖教香軍所占,小友逃兵禍來的南昌,可我觀小友這珠光寶氣的衣著,南昌城的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這可不像是在逃難啊。”
魏梓明聽出汪大淵這話里有試探之意,但他倒也不慌,而是笑著解釋道。
“避兵禍是真,但逃難卻稱不上,我家住無為,緊鄰長江港口,家里平日也做些生意,有些儲蓄,巢湖紅巾占了無為不假,但他們倒不禍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