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稱臣是我們的底線,無論他軟硬兼施,都不可答應,原因剛才馮秘書已經(jīng)說過。
“至于結盟,余私以為還是不結的好,從春秋戰(zhàn)國,到聯(lián)軍攻秦,再到十八路諸侯討董,歷史無數(shù)次告訴我們,自古聯(lián)軍難成事?!?/p>
魯錦聽的連連點頭,別說古代那些盟軍,哪怕到了二戰(zhàn),英美也是各種使絆子,聯(lián)軍人心各異,大家利益有沖突的情況下,本來就是很難齊心的。
可是剛說完最好不要結盟,李善長又話鋒一轉。
“不過他若真提出結盟,大帥也不必急著拒絕。”
“哦?怎么說?”魯錦來了興趣。
李善長又道,“如今我們在江右的戰(zhàn)事已接近尾聲,北線等拿下濠州,南線拿下安慶,那我們暫時就可以進入全軍休整,好好積攢一年的實力,這一年最好不要大規(guī)模用兵。
“但徐宋來拉攏我們,我們也可以與其虛與委蛇,拖延時間。
“他若讓大帥稱臣,大帥可以以官職低微為由拒絕,其使者必定回去請示,他若給提高官職,大帥則可趁勢稱王,反正我們如今實力與日俱增,也不怕他到時翻臉。
“他若還想讓大帥稱臣,到時勢必要給大帥加王號,若不肯,也可由其提出結盟,我們可以名義上答應結盟,但絕不輕易配合出兵。
“他若還讓咱們出兵,那就得讓他再給些好處,總之只要他有求于咱們,咱們就能掌握主動。
“他若與咱們翻臉,這一來一回,怕是一年也就過去了,到時正是我軍揮師江右之際,也算出兵配合,他到時候也說不出別的話來,這樣我們既得了實惠,又不會與之交惡,等我們盡得江右,到時怎么說,就輪不到他們了。”
魯錦聽的眼前一亮,雖然李善長預想的情況還比較‘粗糙稚嫩’,但卻很合魯錦的心意,李善長說的那些東西,總結起來無非一個‘拖’字。
不與其交惡,維持和平的同時,盡量拖延時間,積聚實力,等拿下浙江,到時就是魯錦掌握主動了,就算跟徐宋全面開戰(zhàn)也不怕。
至于魯錦自己的想法,因為他知道歷史走向,至正十二年的上半年,徐宋都還在湖北、湖南、江西,這三個省跟元軍互相拉扯。
就在宋軍和元軍僵持不下的時候,徐宋出奇兵,偷襲昱嶺關,神兵天降,突然攻占杭州,元廷大驚,連忙調動江淮地區(qū)的官軍主力回援,然后一路打的宋軍滾回老窩打游擊。
只要魯錦一直拖著,拖到徐宋敗北,元軍主力被吸引到湖廣,整個江浙地區(qū)兵力空虛的時候,就是他出兵江南的時候。這么算下來,拖延戰(zhàn)術確實是個好辦法。
不過現(xiàn)在歷史改變太大了,想要讓局勢繼續(xù)沿著原歷史的軌跡前進,還需要魯錦微操一番,不然很可能玩脫。
“那就按先生的意思來,我們先拖著,看看徐宋如何應對,我們自己也要加快速度積攢實力!”
“大帥英明?!睅兹诉B忙拱手應諾。
于是決策就這么定了下來,魯錦立刻將葉升叫了過來,讓他派一個營的騎兵去接徐宋使者。
楊普雄帶的那三百甲士,只允許他帶十個人過來,其余甲士都只能留在六安,由俞廷玉看管,在廬州路境內這段時間,安全由圣武軍這方保護。
六安這邊,俞廷玉親自帶兵去了故埠鎮(zhèn)接人,得知來的是六安主將,楊普雄立刻來了興趣。
楊普雄見俞廷玉又領了一個營過來,而且還是俞廷玉親自帶的一個老營,甲胄裝備自然是最好的,連著兩個戰(zhàn)兵營的露面,讓楊普雄大為驚嘆,看來這魯元帥的兵很是精銳啊,這樣的兵不知道六安一地還有多少。
“鄙人是宋國禮部主事楊普雄,特奉我國陛下之命來給魯元帥送信,不知這位將軍如何稱呼?”
“在下姓俞,忝為六安指揮使,閣下既是別國使者,那便請隨我去六安等待吧,我已將消息上報大帥,不日定會有消息傳來?!?/p>
“原來是俞指揮當面,那便好,某這就隨將軍前往六安?!睏钇招壅f著就朝手下侍衛(wèi)隊長揮揮手,準備帶這些兵一起去,結果不出意外的被俞廷玉阻攔。
“且慢,閣下既入我境內,安全自然由我保護,這些甲兵不必深入我境,閣下若不放心,最多只可帶五十兵卒?!?/p>
“這,貴軍就是這個待客之道?”楊普雄頓時有些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