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我家公子有請
江西行省,龍興路,南昌府,魏梓明帶著六名侍衛(wèi),攜帶金銀,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這個目的地。
沒錯,此人就是隸屬于武院軍令司的情報員。
魏梓明原本是無為縣士子,家中以經(jīng)商為主,后來魯錦召集各地讀書人考試的時候,這家伙也前去應(yīng)考了,只可惜當時地盤有限,官位就那么多,他沒被錄上,但本身的學識還是有的。
再加上魏梓明家中有經(jīng)商經(jīng)歷,對做生意之事頗為熟絡(luò),而且家屬健全,都在圣武軍的地盤里,可以當作人質(zhì),其本身又有學問,這樣的人簡直天生適合做情報員,于是后來很快被包毓選中,讓他做了南昌站的站長。
對于這種負責一個方向的大站站長級別的情報人員,魯錦一般都是直接許諾,將來事成之后可以直接從正四品的知府做起,如此一來,這些人就更加賣力。
魏梓明開始還對當細作有些不情愿,但得知魯錦開出的條件后,很快就答應(yīng)了下來,他的學識不算出眾,第一次考試就沒考中,等將來地盤大了,應(yīng)考的人才也肯定更多,他一個商人之子,還真不一定能卷的過那些人,還不如趁此機會謀個出身,而且基本沒什么特別大的危險。
包毓對這些人進行過培訓,因為缺少合適人手,外加組織架構(gòu)的原因,包毓不允許他們自己親自搜集情報,只讓他們負責情報線的建設(shè),主要靠發(fā)展的下線來收集情報,還不允許各個情報線有交叉,不讓他們互相認識,情報站只負責轉(zhuǎn)運各條線收集來的情報。
說白了就是單線聯(lián)系,這樣能最大的保證安全,就算將來被人發(fā)現(xiàn),只要總站搬的夠快,就能保全大部分情報線,只要換個負責人,很快又能重建情報網(wǎng)絡(luò)。
因此雖是在遠離根據(jù)地的敵后當細作,魏梓明也沒太擔心安危的事。
他帶著六名護衛(wèi)和幾十兩金銀,乘船到了南昌,靠著鈔能力,很快就在南昌找到了落腳點,在城內(nèi)城外各布置一處安全屋。
除了隨身帶的金銀,包毓還從廬州給他置辦了一批澄泥硯和徽墨,當做貨本。
徽墨是魯錦地盤里十分有名的特色產(chǎn)品,大別山里又不缺松木,能提供穩(wěn)定的徽墨貨源,定遠的澄泥硯雖不是什么名品,但主打一個薄利多銷,這玩意就是用陶泥燒制的,定遠的陶土礦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江西本身又是造紙大省,他再從南昌本地進一些紙張毛筆,就能開一個文房用品店了。
魏梓明假借盤店鋪的名頭,在城里大張旗鼓的逛了好幾日,終于偷偷的把城池街道布局,城墻防御布置等情報搜集完畢,繪制成圖。
然后這才在城里盤了兩間店面,稱為陰陽店。
陽店主營文房用品,給魏梓明當作表面的掩護,并非情報站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