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忠找了軍中力氣大的士卒,將趙璉這廝當街按在地上,然后讓人用長柄大錘從其手掌向上砸起,一寸一寸的直到肩膀,然后再換另外一條手臂和兩條腿,將趙璉手腳四肢寸寸砸為爛肉。
這貨最后都不是被斬首而死的,而是活活疼死的
有漢人百姓聽聞趙璉祖父就是帶著韃子反殺漢人的賣國賊,見到這廝的下場頓時大聲叫好,當然也有些被強行拉來的府衙小吏,被嚇得噤若寒蟬,一個個抖如篩糠,私下里都把這些圣武軍當成活閻王
打下淮安之后,朱亮祖不再親率主力進兵,而是留在淮安整軍,順便偵察地形,準備建造浮橋,佯攻淮北,吸引脫脫的注意力。
然后又讓廖永忠?guī)约旱?8團、劉旻化的獨立一團,以及姚啟辰和費聚的兩個補充團,外加一個野戰(zhàn)炮營和八門重型榴彈炮,還有一個騎兵營,組成偏師,繼續(xù)向西去進攻清河縣,也是此次江北戰(zhàn)役目標的最后一座城池,爭取在月底30日前攻占清河,結束此次戰(zhàn)役。
也就是在他們攻打淮安的同時,江南的建康城帥府這邊,魯錦也在召見那些江南士人,準備選幾個人才錄入帥府,補充帥府的官員缺口。
其實這些江南士人有的早就來了,比如有建康本地的,如夏煜、陳遇、楊憲等人,遠一點的還有從鎮(zhèn)江跑來的秦從龍,句容來的孫炎,還有已經被收入帥府的陶安,和他從當涂叫來的汪廣洋等人,除了這幾個歷史上數得著名字的人物,還有十多個叫不上名字的儒生。
魯錦沒有第一時間召見這些家伙,一來是軍務忙,最近光忙著擴軍打仗來著,暫時還顧不上招賢納士,二來是先讓李善長和馮國用過過篩子,讓二人考校一下他們的才學。
這次召見不同于考試,只要能讓魯錦滿意了,是可以直接授官的,這樣的特殊機會,當然不能讓什么阿貓阿狗都輕松混進來。
等二人先選出一批后,把名單和背景這些簡歷交給魯錦,魯錦又讓他們倆給這些人介紹如今帥府的行政架構,以免等召見的時候,問他們問題來個一問三不知,那就搞笑了。
文武兩院和秘書局這玩意,可以對應尚書省和樞密院,還有中書省,這些自不必說,這些江南士人更感興趣的其實是地方上的行省、府、縣、鎮(zhèn)、村這五級行政機構,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鎮(zhèn)和行省。
魯錦仿照宋朝,在行省搞出三權分立的架構,但名字又不一樣,設左右布政使,左右都指揮使,左右按察使,按察使這個官名還是從唐朝借鑒的。
元朝的行省長官之下設有參政,而魯錦這邊的行省一級則設有各種廳,與元朝的參政類似,但職權更為明晰,只負責管轄一類事物,只不過因為目前缺人,建制暫時還未完全成型。
這些他們倒還可以理解,既承襲了一部分元制,也做出了一些調整,最讓他們吃驚的其實是鎮(zhèn)和村這兩級行政單位,確切的說是鎮(zhèn)。
這不是說以前的朝代沒有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這種等級的劃分,而是以前的朝代從來沒有在這兩級行政單位設置正式的衙門和品官。
其實宋朝的縣下面也有鄉(xiāng)鎮(zhèn),或者都、圖,南方稱圖,北方稱里,圖和里都類比村莊一級。
元朝的制度融合了金宋兩國的制度,在縣以下的基層,也有‘社’這種單位的劃分,還是當初忽必烈搞的,五十家為一社,每社有社長一人,負責勸農,調節(jié)糾紛,以及上報災情。
徐州集團的趙均用,就是元朝的社長出身。
只是元朝的社長大多由村民選舉,或者由富戶豪強充任,并非朝廷任命,也無品級,但需要向縣衙報備,身份地位類似半官方性質的人物。
另外元朝還在縣以下的基層設有巡檢司,主要在交通要道,或者偏遠地區(qū),治安不好的地方,負責巡邏緝盜,設巡檢一名,從九品,是最低級的軍事長官。
而魯錦的鎮(zhèn)就很有意思了,它跟之前朝代最大的不同就是,鄉(xiāng)鎮(zhèn)上有官方的行政衙門,設有‘鎮(zhèn)公所’,還設有鎮(zhèn)級行政長官,稱為鎮(zhèn)長,正八品,有行政權,另設一名內衛(wèi)巡檢,掌管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兵,大概一二百人,相當于連長,屬內衛(wèi)軍系統(tǒng),負責從各村征兵和練兵,同時也有巡邏和治安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