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璟今年才19歲,手下就要管著這樣一群驕兵悍將,可想而知帶給他的壓力有多大。
不過有壓力也有激勵,他知道將來渡江肯定要帶上他,畢竟他就負責(zé)臨江防線的,對對岸的情況最為熟悉,所以在駐扎在東線的這段日子里,楊璟也在一直琢磨著怎么打過江去,將來渡江之后又該如何發(fā)展。
東線的其他部隊,廖永堅雖然是巢湖老人了,但他一直不以能力著稱,當初魯錦到巢湖投軍之前,巢湖的實際一把手就是他兄弟廖永安。
廖永堅也知道自己情況,他這人就好個面子,魯錦也給足了他臉面,沒給太低的軍銜,一個少將督師,37軍副總管的位置,對他來說已經(jīng)足夠高了。
至于華高,他知道自己不算是跟魯錦關(guān)系最近的那一批,同屬37軍序列的張德勝,也才剛剛升任團指揮,人家鐵桿的巢湖系尚且如此,他一個副督師還能說什么。
張德勝和俞通海都還年輕,又是魯錦的鐵桿迷弟,魯錦帶著他們發(fā)展出恁大的家業(yè),如今更是擁兵十萬之眾,坐享近千里疆土,魯錦讓他們干什么,他們必然第一個響應(yīng),自然也不會反對。
倒是常遇春這貨,心心念念著要將十萬兵,結(jié)果這次軍銜制頒發(fā)下來,他也就得了個大校團指揮的位置,連將都不是,心中多少是有些失落的,哪怕他知道4500兵力對他這個新人來說已經(jīng)不算少了。
這次頒發(fā)軍銜的同時,還重新調(diào)整了各部的防區(qū),常遇春的第13團原來駐守的滁州,這次直接移交給了北線的36軍,他要帶著部隊調(diào)防到全椒縣去。
就在往全椒行軍的路上,常遇春騎在馬上,手里拿著那張任命狀,嘴里還念叨著。
“五千兵馬竟還只是個校官,那我這得什么時候才能將兵十萬,到時又該是什么軍銜?”
旁邊跟著的千戶平定聞言說道,“聽說將校尉每檔又分四級,最低級的少將便是我軍督師一級,可管三個團,有兵13500人,再往上的軍總管一級是中將銜,可管兩個師。
“不過我看現(xiàn)在這編制的法子,將來一個軍會轄三個師也說不定,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將來一個軍就能管三四萬兵,再往上聽說叫集團軍,職務(wù)叫集團軍總兵,領(lǐng)上將銜,若還是每級轄三個分部,到時就能領(lǐng)三個軍的兵力,指揮就能領(lǐng)十萬兵了。
“不過如今咱們?nèi)娂釉谝黄?,也不過三個軍而已,另有大帥直領(lǐng)的禁衛(wèi)軍一部,而且各軍如今也不過兩個師,可能也就剛剛十萬兵馬,指揮想領(lǐng)十萬兵,那估計得等到咱們?nèi)娪袀€五十萬兵馬的時候,才有可能?!?/p>
“唉”常遇春聞言嘆了口氣,平定說的這些他又哪里會不知道,只不過是感慨一下罷了?,F(xiàn)在圣武軍里除了魯錦這個最高統(tǒng)帥之外,其余官職最大的就是三個軍總管,都是領(lǐng)兵獨當一面的將才,如今就連他們也只是中將軍銜,手下兵力不過兩三萬而已。
就算將來擴軍升職,最先升為上將的也肯定是那三個,不論是資歷還是戰(zhàn)功,常遇春都跟他們沒法比,所以他也不奢望能超過那三人,但全軍里第四個上將是誰可就不好說了,這個第四他絕對有實力,有機會爭一爭。
當初常遇春主動來投軍時便說能將十萬兵,魯錦先讓他從千戶營官起步,起點并不算低,許諾等他打下滁州,便升他做指揮使,魯錦也兌現(xiàn)了。
后來魯錦還說要帶他渡江,將來能領(lǐng)多少兵,全看今后的戰(zhàn)績,這便是快速升遷的機會。
他現(xiàn)在是大校團指揮,只要能再晉一級,就能升到將軍序列,領(lǐng)兵一萬多人,若是再打幾次大的勝仗,還真有可能成為全軍第四個上將。
想到第四個上將的名頭,常遇春就熱血上涌,他看向身旁另一邊騎馬隨行的第13團團司馬石亨,也就是魯錦安排的副將。
如果按后世的制度,其實政治主官是要比軍事主官高半級的,但魯錦這里安排的是兩人平級,也就是雙長官制,石亨這個團司馬和常遇春一樣,也是大校軍銜。
這就讓常遇春有些不滿了,想不通為什么魯錦非要在軍隊里弄這么個職位,一個文人,居然跟主將平級,那打仗的時候究竟該聽誰的?團司馬這個職務(wù),唯一讓他想到的就是‘監(jiān)軍’。
只不過這活一般都交給主君身邊的太監(jiān)干,魯錦卻弄了一群秀才來干這個。
“老石,你是讀過書的,這少將中將是咱大帥弄出來的,可這上將大將歷史上應(yīng)該有不少吧,你給咱說說,以前都有哪些出名的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