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磅炮在歐洲能夠大行其道,其實主要是反炮兵用的,利用十二磅炮的遠射程,先轟擊敵方的中口徑小炮,對于射擊步兵,效費比反而不如六磅,八磅這種口徑。
但是也不能只考慮口徑,還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便攜性,也就是炮重。
中口徑火炮里,歐洲的八磅炮就是四匹馬能拉動的極限了,再大就必須用六匹馬,而魯錦現(xiàn)在是非常缺馬的,有裝備兩門十二磅炮的馬匹,換成六磅和八磅,他就能多裝備一門,這是個很簡單的數(shù)學題。
于是怎么在‘中口徑’‘遠射程’‘大威力’‘四匹馬’這幾個條件中,找到一款各方面比較平衡的火炮就很重要了。
魯迅先生說,中國人大體是喜歡折中的,那魯錦干脆就折中一回。
他要回那張火炮尺寸的表格,看著六磅炮和八磅炮,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生態(tài)位。
按照西方的磅數(shù)體系,六磅炮口徑90毫米,炮重將近800斤;八磅炮口徑107毫米,炮重1300多斤,這個本身沒什么問題,但是將其換算成中國的斤體系,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種炮中間缺了一個檔位。
六磅炮口徑90,彈重六斤,八磅炮口徑107,彈重10斤,若是兩斤升一個口徑,很明顯中間缺了個八斤炮才對。
魯錦當即從旁邊士兵那里要來一支箭,拿來當筆在地上算了起來,用重量倒推球體質量公式,八斤除以密度,除以體積,再求立方根,最后得出結果,八斤鐵球的半徑應該是5厘米左右,也就是100毫米口徑。
按照炮重是彈重120倍的經(jīng)驗來算,八斤炮的炮重應該是480公斤,還不到一千斤,四匹馬拉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
所以八斤炮才是綜合重量,射程,威力,最合適的中口徑野戰(zhàn)火炮。
鄭遇霖見狀好奇道,“大帥寫的這是什么?”
朱壽當即道,“這是大帥家傳的公輸算經(jīng)里的數(shù)字,這是在算東西?!?/p>
“哦哦?!编嵱隽仡D時不明覺厲。
魯錦這時算好了站起來才說道,“我算了下,這中間應該還缺了個八斤炮,口徑一百毫米,比眼前這門炮的炮口還要大上一指寬,打八斤重的鐵彈,應該能打三里遠,而且全炮重不到1000斤,大概只有960斤左右,這種應該就是中口徑最合適的炮了?!?/p>
徐達聞言抓抓腦袋,他也看不懂魯錦是怎么算出來的這個數(shù)字,但聽魯錦描述的射程,重量,威力,應該還是很合適的,當即點頭贊同道。
“那就不需再用六斤炮了,最好中口徑只用一種,省的亂,造的也能快一些,那大口徑的呢?”魯錦頓時搖了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我選了幾種型號,倒是要試過才知道?!?/p>
按照徐達和魯錦自己的設想,大口徑短身管榴彈炮,主要在近距離打榴霰彈,或者近距離打實心彈轟擊城墻,因此這樣的火炮要做到盡量輕便,口徑也是越大越好。
歐洲的12磅炮,換成中國的斤體系就是14斤炮,于是他選了三個型號,14斤炮,18斤炮,23斤炮,分別對應歐洲的12磅120毫米口徑,16磅130毫米口徑,30磅155毫米口徑。
如果縮短倍徑,減少裝藥量,降低膛壓,就能把這種短管榴彈炮做的很輕,魯錦大致算了下,12磅榴彈炮的全炮重量才只有七百多斤,比眼前這門六磅炮還要輕一些,雖然打實心鐵彈只能打五六百米,但用來打開花彈卻能打一千多米,打霰彈也更合適。
同理,還有16磅炮,30磅炮,別看它們聽起來像是超級重炮的樣子,但是縮短倍徑,做成又短又薄的短管榴彈炮,實際上都不超過兩千斤。
即便是最大的155毫米的30磅炮,如果做成長身管的加農(nóng)炮,那炮重可能會有2700到3000斤重,而做成短管的榴彈炮,可能才1700斤重,比12磅的加農(nóng)炮還要輕上二百多斤。
所以大口徑的短身管榴彈炮,也是能拉著野戰(zhàn)的,30磅榴彈炮應該只需要六匹馬就能拖動,最多也不過八匹馬。
等魯錦這邊算的差不多的時候,楊換那邊的射表也差不多試完了。
六磅炮的最終成績,從零度仰角開始,到十度仰角,使用二斤裝藥,射程分別是800到1300米。
射程是差不多夠用了,但威力也就一般,魯錦已經(jīng)決定了淘汰六磅炮,轉而使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中式體系,批量鑄造八斤炮。
于是他當即給許濟川交代下去,讓他們接下來制造八斤炮,這門六磅炮就先留給教導營當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