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張士誠起兵
確定呂珍起兵造反,還老早投了圣武軍做了軍官,張九四頓時有些氣惱,呂珍干了這么大的事居然沒告訴他!
呂珍和張九四兩人同為淮東鹽梟,相互之間也是很熟悉的,不然原歷史上張士誠起兵的十八條扁擔(dān),也不會找上他,不過兩人熟歸熟,倒也不能說好的穿一條褲子,至少還沒到那份上。
呂珍老家在泰興縣,隸屬于揚(yáng)州路,因?yàn)榭拷L江的緣故,他平時販私鹽也多往廬州和江西方向,這才老早的就和圣武軍勾搭上了。
而張士誠的老家在白駒場,這地方行政劃分屬于高郵府管轄,但白駒場是淮東沿海三十六處鹽場之一,鹽務(wù)方面又歸泰州管轄,可白駒場實(shí)際在地理上其實(shí)更靠近鹽城。
就是這個混亂的管理方式,導(dǎo)致張士誠平時販私鹽也主要是往中原和山東方向,主要是批發(fā)給往來于京杭運(yùn)河的商賈。
因此他雖然和呂珍認(rèn)識,關(guān)系也不錯,但起兵造反是要命的事情,在呂珍的刻意隱瞞之下,根本沒有對外聲張,起事之前也被魯錦叫過去實(shí)習(xí)了,直到最近幾天才剛剛回到泰興,這才導(dǎo)致張九四提前對此毫不知情。
就在這時,看到大哥突然驚得站起身來,張家老二張九五,也就是后來的張士義問道,“大哥,我們現(xiàn)在怎么辦?”
“還能咋辦?”
張九四愣了一下,然后又一屁股坐了回去,拿起桌上的核桃捏碎了,一邊吃一邊說,“甭管誰打過來,也不管這淮東是姓元還是姓魯,他不都得靠咱們煮鹽運(yùn)鹽?反正總少不了咱們一口飯吃?!?/p>
張士誠確實(shí)有底氣說這樣的話,他這些年販私鹽掙了不少錢,雖然還是比不上清朝兩淮鹽幫那些巨富,又是建豪宅又是養(yǎng)瘦馬的,但也建起了十幾間瓦房,娶了妻子,還育有三兒一女,幾個兄弟們也早早建了房子成了家,這種條件放在普遍貧窮的沿海灶戶鹽場中,已經(jīng)算是富裕的了。
至于為什么同樣是鹽梟,他卻比不上清朝兩淮鹽幫那么富,那是因?yàn)閺埵空\為人豪爽大方,仗義疏財(cái),根本不把錢當(dāng)錢看,每當(dāng)附近有窮苦百姓需要接濟(jì),張士誠都是直接給的,因此他雖然沒攢下幾個錢,但在附近幾個鹽場中的人望卻非常高。
去附近幾個鹽場打聽打聽,誰才是這里的老大,不客氣的說,張士誠只要一句話,那些受過他恩惠的鹽場子弟就能自帶干糧幫他提刀砍人!
就憑他這巨大的影響力,不管將來誰來了,也得賣他老張一個面子。
這時老三張九六,也就是后來的張士德,還是不甘心的說道。
“大哥,可是呂珍都造反了,還當(dāng)上了大官,咱們就這么干看著?”
張士誠頓時說道,“那又怎么樣,他自去做他的反賊軍官,跟咱們有啥關(guān)系,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想什么,當(dāng)軍將是那么好當(dāng)?shù)模烤湍銈兡屈c(diǎn)本事,還學(xué)人領(lǐng)兵打仗?小心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p>
幾個兄弟聞言都是一陣喪氣。
就在兄弟幾人說話的時候,里屋內(nèi),張士誠的三兒一女都圍在妻子劉氏身前,劉氏也在跟幾個孩子剝著核桃,老二張熙突然問道,“娘,造反是什么?不是說只有讀書科舉才能做官嗎?為什么造反也能做官?”
才剛六歲的老三張昭也好奇的問道,“娘,爹爹為啥不造反做官啊,做了官不就不用受人欺負(fù)了嗎?”
劉氏聞言頓時眼睛一瞪,對幾個孩子警告道,“不許胡說,今后出了門也不許跟別人說你們今天聽到的事,不然小心給咱們家招來災(zāi)禍,再胡說娘就趕你們回去做功課。”
“噢?!睅讉€孩子一聽要去做功課,頓時不再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