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歷史上,這兩人也很有意思,兩人先是被脫脫征召成軍,先跟著打了徐州,第二年又被帶去打張士誠占據(jù)的高郵,然后脫脫被貶,‘百萬元軍’一朝土崩瓦解,之后這兩人一起去投了劉福通。
后來龍鳳北伐時,王士誠被分到了關(guān)鐸的中路軍,跟著一起打去了遼東,田豐跟著毛貴打去了山東,因作戰(zhàn)有功,田豐被韓宋政權(quán)封為益都行省丞相。
在中路軍被高麗打的全軍覆沒,殘軍退守遼東半島,趙均用跑去山東奪權(quán)殺死毛貴后,身為益都行省丞相的田豐,突然變成了山東義軍中威望最大的人,隱隱有了把持山東的趨勢。
可就在這個時候,剛剛打下河南汴梁,把劉福通趕去安豐的察罕帖木兒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刻帶兵進攻山東。
山東義軍剛剛遭逢毛貴被殺的劇變,人心混亂,田豐和王士誠寡不敵眾,最終都投降了察罕帖木兒,不過這還沒完,趁著有一次察罕帖木兒到山東視察的機會,這倆人又突然刺殺了察罕帖木兒,再次叛回義軍。
不過他們這次反叛后并沒堅持多久,就被察罕帖木兒的義子,擴廓帖木兒,也即是王保保,帶兵殺來山東,為父報仇,將田豐和王士誠兩人全部殺死,同時也拿下了整個山東。
至此,徐州以北的地盤全部落入王保保的手中,當(dāng)時的徐州在朱元璋手里,由馮勝駐守。
縱觀田豐和王士誠這兩人的經(jīng)歷,他們起初幫元軍打仗也是很賣力的,可是在見到一心為國的脫脫被貶之后,兩人又毅然決然的投奔了義軍,在毛貴死后,還能勉力主持山東大局,雖然還是很快就投降了,但他們還能成功刺殺察罕帖木兒,重新回到義軍陣營。
論跡不論心的講,這兩人還算是條好漢,多少有點義氣。
而在這個時空下,兩人比原歷史提前大半年見證了元廷的腐朽和黑暗,真正為朝廷賣命的將士沒有賞賜和撫恤不說,反而還要被朝中奸臣誣陷,強制解散部隊,這種情況下,傻子才給元廷繼續(xù)賣命。
再加上朱亮祖及時的兵力前壓,收攏元軍潰兵,于是兩人就順理成章的投奔了圣武軍,沒有像原歷史那樣去投劉福通。
馮國用負(fù)責(zé)主持北面的整編工作,回來就向魯錦報告,說田豐和王士誠跑來投奔時,他們還各自控制著上萬人的軍隊,加起來不到三萬,兩人在軍中的影響力很大,肯定不能隨便給個團指揮啥的就能打發(fā)了,最少也得是督師,或者副總管的職位才行。
也算是千金市馬骨,告訴那些歸降的元軍士卒,圣武軍并沒有區(qū)別對待他們。
所以這次整編第二方面軍時,也得考慮把他們編進去,這兩人正好是北方人,而第二方面軍就是專門用在華北戰(zhàn)場的,今后肯定用得著他們。
因此按照老規(guī)矩,以朱亮祖和廖永忠的原36軍為基礎(chǔ),組建華北的第二方面軍,下轄第5,第6,兩個集團軍。
其中第5集團軍,總兵朱亮祖,副總兵馮勝、趙仲中,下轄原36軍,和新編49軍。
原36軍朱亮祖的102師督師職位,移交給馮勝,另新編一個124師,督師由剛剛投奔的王士誠擔(dān)任,同時兼任36軍副總管,嗯,是元軍里那個王士誠。
新編49軍,下轄新編125師,督師兼軍總管,由巢湖老將趙仲中升任;另新編一個126師,督師兼副總管,由剛剛來投的田豐擔(dān)任。
全是新人和老將混搭,方便融入和控制。
第6集團軍,總兵廖永忠,副總兵胡海、毛貴,下轄新編50軍,和新編51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