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走錯路也能到終點
第105章
走錯路也能到終點
胡惟庸是哪的人,魯錦是真不知道,不過他知道胡惟庸是在渡江之前投靠朱元璋的,不是在定遠,就是在和陽。
這么說來,他要是一直在這塊地方,還真能趕上這次考試。
對于此人歷史上的造反行為,魯錦表示不予評價,歷史有一定的慣性,但人有一定的偶然性。
現(xiàn)在這個時空早就被他改變的面目全非了,有些人還會不會做某些事,誰也說不準,不過就胡惟庸這樣的貨色,魯錦還是有信心收拾他的。
這樣一個人,在平定天下之前沒造反,在平定天下之后還想翻天?簡直是癡心妄想!
尤其是勾結日本這一條,他要真敢勾結,那正好連日本一起滅。
更何況在魯錦設計的體制里,軍政完全分離,拿不到軍權你能造個屁反。
拿起這人的卷子,魯錦懷著獵奇的心態(tài)看了起來,想看看這個歷史上做到丞相的家伙是什么水平。
刑律方面,魯錦讓每人寫二十條自認為最重要的律法,但并沒有說不能附加說明。
這就看眾人的腦子是否靈活了,有的人特別老實,只寫二十條律法,有的人就比較靈活,會加一段自己為什么這么寫的理由說明。
胡惟庸就是加了說明的,這家伙主張‘亂世用重典’,刑罰當重,尤其是現(xiàn)在地盤有限,流放這種刑罰不能實施的情況下,干脆改成絞刑,直接絞死。
這貨寫的律條除了處罰百姓的,還有處罰官員的,尤其是他認為現(xiàn)在正是打天下的時候,城池隨時可能遭受敵人的進攻,對待敢于背叛投敵的官員,建議直接按謀逆罪論處。
好家伙,魯錦算是長見識了,這特么哪是在寫律法啊,這分明是借著寫律法的機會,向魯錦表忠心!‘大帥你看啊,我這么嚴厲處罰背叛投敵的官員,說明我肯定是最忠心的,從沒想過投敵,對吧?!?/p>
再看勸農(nóng),胡惟庸的勸農(nóng)倒是四平八穩(wěn),對于肯配合改種雙季稻的百姓,可以給與一定的稅率優(yōu)待。
想種或者不知道怎么種的,官府應該派有經(jīng)驗的人去教。
現(xiàn)在人口少,要充分利用人力,只要想種地又沒本錢的,官府應該盡量借與耕牛和種子,還有開荒地免稅等等。
這些東西,看起來沒什么問題,似乎都是好的,但魯錦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這些優(yōu)惠最后會落到誰的手里。
你要是改種雙季稻就有優(yōu)惠,那肯定是大地主最積極了,他們地多,能免得稅就更多,還有官府借給種子耕牛,幫百姓開荒,三年免稅,怕不是最后全都變成了官府出錢出力,幫地主開荒?;緵]有可實施性。
再看守城,這貨倒也寫的條理分明,首先是平時多準備守城物資,尤其是水井,柴禾,糧食這三樣,有了這三樣就能在城里堅持。
然后是臨戰(zhàn)時,城外要堅壁清野,不給敵人在城外留一粒糧,一口井。
城內(nèi)也要編成保甲,幾家互保,再把城里的外來人口全都抓起來,暫時囚禁,以免混入奸細在城中作亂。
守城方面,這貨倒是可以算滿分。
公文就更有意思了,魯錦出的題是,敵情,災情,民情,任選一個寫成公文報告,這貨選的民情,然后就開始編治下開墾田畝多少,挖掘水渠多少,灌溉多少良田,水旱由人,喜獲豐收,全賴大帥英明神武。
要不是魯錦提前說了必須言簡意賅,這貨怕不是拍馬屁都能拍出花來,魯錦甚至能從文章中看出‘他已經(jīng)很收斂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