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進兵與逃跑
廬江去往桐城的路上,馮國用和幾個文官坐在馬車上,張溫騎馬跟在旁邊,見馮國用坐在車上還拿著魯錦的信在那琢磨,張溫便問道。
“馮先生,大帥信里是咋說的,竟讓先生如此出神?”
馮國用這才回過神來,看向張溫說道,“大帥說安慶路可以機動野戰(zhàn)的元軍,現(xiàn)已全部被殲,只剩桐城和懷寧兩地未下。
“但如今又有個新情況,安慶路總管為了阻擋我軍南下,從后方調(diào)來重兵北上支援,結(jié)果于半途被大帥全殲,現(xiàn)在后面的望江和太湖二縣,兵力為之一空,此時奪二城便如探囊取物。
“可我們戰(zhàn)前制定的計劃,是打到皖水即止,并無繼續(xù)攻略望江太湖的打算,若是去打,勢必要更多的兵力,若是不打,又覺得太過可惜,大帥還在猶豫不決,便向我問策?!?/p>
張溫點點頭表示明白,又問道,“那先生對此事怎么看?”
“你可讀過大帥給的地圖?關于安慶路的?!瘪T國用反問道。
“看過一些,但我之前駐扎在和州,看地圖也是多關注江東各地,對安慶路并無深究,還請先生賜教?!?/p>
于是馮國用便掏出一張地圖遞給張溫,這才解釋道。
“安慶路一共六縣,坐落在一片狹長的臨江通道上,東臨長江,西抵大別山,境內(nèi)有沙河、皖水兩條河流,其中的桐城、潛山、懷寧,皆在皖水北岸,原來制定的計劃便是奪取三城,然后依托皖水構(gòu)建向南的防線。
“而望江和太湖這兩座城,全在皖水以南,且此二縣位置又有點極端,太湖僅靠太行山山腳,望江卻緊鄰江邊,這兩城之間相距足有一百二十里,即便是日行六十里的急行軍,也得走上兩天。
“更關鍵的是,這兩城南邊還有個東西縱橫幾百里的大湖——大雷池,雷池形似殘月,底座東南,開口朝西北,位于開口處還有一城,便是宿松。
“宿松距離太湖縣只有六十里,急行軍一日可達,而望江縣卻距離太湖一百二十里,要走上兩天,一旦太湖被宿松元軍攻擊,則太湖縣必然孤立無援。
“這只是其中一種戰(zhàn)術(shù),除此之外,敵軍還可派水師,走雷池突襲望江縣,來個聲東擊西,調(diào)虎離山,讓我們顧此失彼,一旦敵軍這么打,則太湖、望江二縣必丟其一,剩下那個丟失也是早晚之事?!?/p>
張溫看著手中地圖,聽著馮國用的分析連連點頭,他也是帶兵打仗的,自然能聽懂這些。
不等馮國用說完,張溫便跟著贊同道。
“沒辦法,這是地形決定的,太湖和望江兩城之間的距離太遠,沒辦法互為犄角,而且兩城連線的南邊,也沒有什么天然山脈、隘口,河流作為防線,想要在這里防守,必然十分被動,除非”
不等張溫說完,馮國用就接話道,“除非能繼續(xù)向南進攻,將宿松也納入版圖,才可以依靠雷水河,大雷池,這一連串的水系,組成天然防線,將敵軍擋在防線之外。
“而且還必須在雷池安排一支水師長期駐守,才有可能守得住,否則就要在邊地駐扎重兵,但這樣就太消耗兵力了。”
張溫聽的連連點頭,顯然也是對馮國用的說法十分認同的。
太湖和望江這兩個地方,簡單點說,想長期駐守,就必須打下宿松,還要調(diào)一支水師過來駐守,不想打宿松,或者沒有水師,最好就別做長期占領的打算。
之前張溫還沒跟馮國用仔細交流過,這次探討戰(zhàn)略問題,他才初次了解到馮國用的軍事才能,當即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