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投資一個工廠,招工人組織生產,工廠主賣了產品,工人賺到了工資,工廠主可以繼續(xù)擴大工廠,工人也能拿著錢去消費,因此投資才是經濟增長的長效加持器,而消費和外貿,雖然短時間內能促進經濟增長,但長期來看,都不如投資帶來的效果更長久。
這時陶安又提出一個問題,“主公,投資的增長的確是最長久的,但是這三駕馬車中,投資也是需要本錢最大的吧,那朝廷又該如何引導商賈投資,若是商賈不愿意做,總不能由朝廷出錢投資吧?”
魯錦卻反問道,“為何不能,其實我們已經做了,廬州的鐵廠不就是官辦的嗎,雖然現(xiàn)在是在生產甲胄兵器,但等以后兵甲夠用了,鐵廠總不能就直接關停了吧,肯定要轉而生產民用鐵器,還有官辦的鹽務公司,這不也是國營公司?
“對于今后的產業(yè)引導,首先要明確一點,一些關系到軍政要務和民生的產業(yè),絕不能交給民間商賈來做,因為民間的私商逐利,一旦讓他們參與這些行業(yè),會導致國本不穩(wěn),民不聊生,比如食鹽,貴金屬礦產,火藥制造,槍炮加工等等。
“還有些如今商賈尚未涉足的行業(yè),朝廷可以先自行投資,待產業(yè)穩(wěn)定,有利可圖的時候,再讓民間商賈買撲承包,或由朝廷出面公開招標。”
“招標又是何意?”汪廣洋頓時蹙眉問道。
“招標即為朝廷設一標書,比如朝廷要在某地開辦一個公司,假設用來生產照明燈具,要求占地面積,蓋幾間廠房,使用什么技術和設備,擁有多少資金,招募多少工人,提供多少工作崗位,然后把這件事設為一個標書,公開出去,吸引商賈前來投資辦廠。
“商賈則需要通過競爭來獲取標書,看誰更有優(yōu)勢,比如哪個商賈的銷售路子廣,他生產出來就能直接拿去賣,誰的資金更充足,誰有相關行業(yè)的經驗等等,官府從中選擇一個,讓其中標,這種方式就稱為招標,競標,中標?!?/p>
眾人聽的面面相覷,這種招投標的招商辦法更是聞所未聞,沒想到自家大帥居然連經商竟也有這么多奇思妙想。
而魯錦想的則是,怎么為工業(yè)化鋪平道路,讓全天下的官員重視開辦公司,你指望一群儒生去招商引資?快別扯淡了,不是魯錦瞧不起他們,就儒家那個思想和對商賈的態(tài)度,他們愿意主動去招商就怪了,除非能讓他們見到利益!
而魯錦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在制度上鋪平,引導官員主動去招商引資,開辦更多的公司,具體怎么做,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用地方稅引導他們。
包括魯錦之前制定九等階梯稅的時候,為什么不直接搞攤丁入畝,其實原因都在這里。
首先你要明白,攤丁入畝是一件弄不到多少錢,又吃力不討好,還得罪人的事情,至于后世為什么把攤丁入畝吹的好像多牛逼一樣,那就只能問清吹了唄。
攤丁入畝,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把人頭稅攤到田賦上面,如果現(xiàn)在要搞攤丁入畝的話,假設國內統(tǒng)一后,共有人口6000萬人,按男女各一半吧,男人才算丁稅,那么就把這三千萬人的人頭稅平攤到全國的土地糧稅上,今后和糧稅一起交,就不單獨收人頭稅了。
可是今后人口增加,漲到一億兩億人口的時候,這多出來的一億人頭稅就不要了嗎?這豈不是朝廷的損失?
這個政策從好處說,是間接取消了人頭稅,從此人口大解放,百姓敢生孩子了,人口開始飛速增長。
從壞處說,朝廷本來能多收一億人的人頭稅,但是現(xiàn)在卻被提前透支了,以后人口增長再多,這筆稅都收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