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元末架空歷史 > 第72章 沒有土地矛盾(求追讀)(第1頁)

            第72章 沒有土地矛盾(求追讀)(第1頁)

            第72章

            沒有土地矛盾(求追讀)

            第72章

            沒有土地矛盾(求追讀)

            為什么李善長說,只要按照元廷定的賦稅來收,就能讓百姓感恩戴德?

            因為元朝不按自己定的稅來收,或者說,它壓根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稅額。

            元朝的賦稅,特指南方(南宋地盤)的賦稅,依照南宋的傳統(tǒng),實行兩季稅收,這沒什么問題,但是南方的稅種足足有將近30種!當然不是說每季都收幾十種,而是根據當年應季情況,挑一種最合適的來收。

            這怎么挑?往好了想是照顧老百姓,天災了就少收點,往壞了說,那肯定是哪一種多,按哪一種收。

            這就屬于沒有定制了,本意可能是好的,但卻給了貪官可乘之機,有了操作空間。

            你都不如一刀切,管他災年豐年,每畝定死了就收多少,還好操作一點,畢竟古代可沒有衛(wèi)星和無人機可以實時監(jiān)控產量和災情。

            以江淮地區(qū)為例,這里正常情況下,水田平均畝產330斤左右,約每畝兩石,一石等于十斗,等于一百升,兩石就是200升,元朝平均每畝收2至4。7升,最高也不到5升,只有平均產量的1%至2。5%。

            即便旱田種麥子,產量低一半,稅收不變,那也才2%至5%,堪稱歷史最低。

            朱元璋時期的明朝是多少呢?普遍是6%到10%,只有江南張士誠的地盤,施行懲罰性稅收20%。

            他的理由是,張士誠之所以能跟他對抗那么長時間,全靠江南百姓支持張士誠,所以要懲罰。

            當然,太湖地區(qū)本來產量就高,是古代畝產最高的地區(qū),可以達到每畝550到600斤,即便收走20%(120斤),百姓還能留下450斤,比其他地區(qū)百姓全年的產量還高!

            明初本來就窮,他這么做也有可能是‘轉移支付’,用江南的重稅來支援其他地區(qū)建設的想法。

            當然,江南是個特例,就按6%到10%來算,多嗎?新中國剛建國的時候,農業(yè)稅收可是14%。

            這么說,難道現代比封建王朝還殘暴?當然不是。

            有時候不能只看數據,數據是會騙人的。

            以上所說的,都是正賦,古代的稅收可不止這些,還有丁稅,也叫人頭稅,口稅,除此之外,還有徭役稅。

            官府有勞動力需求的時候,你要出人干活,就算今年沒工程要干,你不用出徭役那也得交錢抵徭役,反正稅不可能空,要么出人要么出錢(糧)。

            正賦其實古代一直都不算多高,高的是那些雜七雜八的雜稅,因為那些沒有定額,地方官可以隨便找個理由亂收。

            比如給縣太爺抬轎子的,開道的,衙門里的衙役,看監(jiān)獄的獄卒,這些都是徭役,不給錢的。

            而后世明朝讓人詬病的士紳優(yōu)免,主要也是以徭役稅為主,他邏輯上也是好的。

            舉個例子,現在高三備考,官府讓伱別讀書了,去給縣太爺當司機開車,或者縣里修公路讓你勞動,或者去看守所當獄卒,等等等等。

            這個時候皇帝說,準備考科舉的士子,家里的徭役就免了,你開不開心?還有那些在外地當官的家庭,你祖籍是山東的,現在跑廣西當縣令,朝廷說你縣令先別干了,回籍貫所在地服倆月徭役。然后皇帝給你把徭役免了,你開不開心?正賦才幾個錢啊,只要別整那些亂七八糟的雜稅,士紳們其實是非常愿意配合的。

            結果就是士紳開心了,然后普通百姓不堪雜稅的壓迫,大量托庇于士紳,為了免除雜稅,主動向士紳投獻土地,自耕農甘愿成為佃戶,然后朝廷就收不到多少稅了。具體到元朝,它正賦的確很低,但朝廷不會自己收啊,元朝實行包稅制,現代就叫承包。

            什么叫承包,假設這個縣,我就要10萬石糧食,現在拍賣承包權,有人叫價20萬,有人叫價50萬,最后50萬的拿到了承包權。

            反正商人是不可能虧本的,你猜他會從百姓那里收多少?

            明面上元朝的確是歷史最低,官方數據朝廷只收1%到5%,最后鬼知道能承包商能收到多少,百分之三十、四十都有可能。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