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繼選秀之事后,朝堂上又有人重提立后一事。
罕見的,景宣帝竟并未駁斥,反而認(rèn)真地聽完了對方的陳述,雖未表態(tài),但這對眾臣來說不可謂不是個好消息。
可見,這半年來后宮風(fēng)波不斷,或許陛下也終于意識到后宮需要一個皇后來名正言順地統(tǒng)領(lǐng)六宮。
因此,時隔多年,就立后之事朝堂再次掀起風(fēng)波,各執(zhí)一詞。
而敏銳之人,已察覺到其中的微妙,聰明地沒有參與其中。
阿綏對跟隨父皇上朝的興趣并未因早起而退減,反倒隨著時間推移興趣越發(fā)濃厚。
天氣漸暖,阿綏不用宮人喊便早早地晨起,穿戴整齊后坐在門口等景宣帝。
只是這幾日他備受震撼,親眼目睹朝堂上大臣們?yōu)榱肆⒑笾聽幊巢恍荩婕t耳赤,就差大打出手了,哪里還有平日里斯文儒雅之相?
春闈結(jié)果
甚至有大臣竟出聲詢問阿綏的意見:“殿下以為,陛下該立誰后?”
當(dāng)然是他阿娘。
阿綏在心里大聲道。
他如今已經(jīng)看出來了,能讓大臣們吵得如此激烈的事定然是大好事。
既然如此,這樣的好事為何不給他阿娘?
他阿娘是天下第一好的女子,皇后之位就該是她的!
當(dāng)然,看出詢問之人不懷好意,阿綏未說出心里話,而是板著小臉反問:
“你是在考驗本殿下嗎?”
大臣:!
“臣不敢,臣隨口之言,小殿下不必放于心上?!?/p>
說完他落荒而逃。
張廉等人露出欣慰之色。
小小年紀(jì)便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不露口風(fēng),不愧是他們看中的小殿下。
不止朝堂上,后宮眾妃亦因立后一事弄得心思浮動。
縱觀后宮,能有資格登上后位之人不過那么幾個,包括云挽在內(nèi)。
惠嬪康貴人等人自然是希望皇后之人是云挽。
她入宮時日雖短,可架不住人家有個聰明的兒子,同時自身又是陛下心尖尖上的人。
唯一顧慮便是,如今穩(wěn)坐多年太子之位的是李貴妃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