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恐怖的采購量和高效的流轉,“大明超市”及其背后的供銷社體系,對糧食、布匹、鹽鐵(民用)、陶瓷等大量民生商品,擁有了強大的議價能力,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定價權。
它如同一個巨大的穩(wěn)壓器,平抑著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的物價波動,使得“谷賤傷農(nóng)、米貴傷民”的惡性循環(huán)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
京城,紫禁城。
隆慶帝看著戶部連續(xù)多年穩(wěn)定增長的商稅報表,以及各地巡撫、知府奏報中“市面繁榮,物價平穩(wěn),民無喧囂”的描述,指節(jié)輕輕敲打著龍案。
并非沒有御史言官彈劾蘇寧“與民爭利”、“權傾商賈”,其勢“恐尾大不掉”。
然而,皇帝的目光在“稅銀”、“平穩(wěn)”、“民無怨言”這些字眼上停留許久,再聯(lián)想到蘇寧密折中一再強調(diào)的“利于民生”、“充實國庫”,最終,他將那些彈劾的奏章,輕輕擱置在了一旁。
在他眼中,一個能穩(wěn)定提供巨額稅源、有效平抑物價、并且其命脈(物流與貨源)某種程度上與漕運、官道等國家命脈綁定,因而相對可控的商業(yè)巨擘,在眼下,其對穩(wěn)定江山社稷的“利”,遠遠大于那些虛無縹緲的“弊”。
應天巡撫衙門,密室。
蘇寧手中把玩著一枚特制的銅牌,正面是“大明超市”,背面則刻著細密的編碼與“總庫調(diào)撥”字樣。
這枚銅牌,可調(diào)動這張巨網(wǎng)核心倉庫里的任何物資。
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成功織就了一張覆蓋大明帝國肌體、深入其毛細血管的工商業(yè)巨網(wǎng)。
這張網(wǎng),在明面上,為百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為國家貢獻了持續(xù)增長的稅收,也為他積累了富可敵國的財富和無形卻龐大的影響力。然而,這遠非終點。
他的目光,已投向了更深層次、更根本的領域。
下一步,他要利用這張無孔不入的網(wǎng)絡,去觸動那沿用兩百余年,已然僵化不堪、弊端叢生的“實物征收與徭役之制”。
變革的浪潮,已從商業(yè)領域悄然形成,開始向著賦稅、徭役這等王朝根基領域,涌動而去。
……
夜色如墨,應天巡撫衙門后堂卻燈火通明。
蘇寧屏退了左右,只留下表兄周正杰。
燭火跳躍,映照著墻上那幅巨大的南直隸輿圖,也映照著蘇寧眼中深不見底的思緒。
“安邦,如此深夜相召,必有要事?”周正杰看著蘇寧凝重的神色,心知絕非尋常。
蘇寧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踱步到輿圖前,手指精準地點在兩個位置上:“表哥,你看,淮南,還有這里,當涂。”
周正杰湊近細看,眉頭微蹙:“淮南多煤,人所共知。這當涂……據(jù)聞有鐵礦,但前朝開采零星,本朝并未重視,想來儲量有限,不成氣候。”
“儲量有限?”蘇寧嘴角牽起一絲洞察先機的弧度,那是一種掌握著超越時代信息所帶來的絕對自信,“那是因為他們只觸及其皮毛!這兩地,將是我們未來真正的根基,是大明新生的鋼鐵脊梁所在!”
他轉過身,目光灼灼地盯著周正杰:“我意已決,由你出面,籌備成立‘山西煤業(yè)’、‘淮南礦業(yè)’與‘當涂鐵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