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請我過去?”
蘇澤整理了一下衣冠站起來,他這才想起來這些日子都忙著武監(jiān)的事情,沒有去詹事府給小胖鈞上課。
張宏臉上陪著笑意,在路上的時候張宏說道:
“蘇翰林,是武清伯世子返京了?!?/p>
武清伯世子?不就是太子的舅舅李文全嗎?
蘇澤想起來,上個月的時候,他用【飛鴿傳書】和澎湖知縣王家屏通訊,王家屏說李文全帶領(lǐng)澎湖殖拓商團的船隊去了倭國堺港。
看來是從堺港返航了啊。
蘇澤嘴角帶著笑意,自從倭國通政署的報告?zhèn)骰鼐熀?,倭國有大量銀礦這件事,引起了朝野的議論。
其實這件事在民間不是什么秘密。
東南倭亂前,倭國商人就向大明出口了大量的白銀,倭國產(chǎn)銀這個說法在沿海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但是由于東南抗倭戰(zhàn)爭的問題,倭國貿(mào)易屬于敏感話題,沒人會拿出來公開討論。
而等到開海以后,大明商人也忙著通過貿(mào)易賺錢,也沒人會再說這個話題。
黃文彬和朱俊棠的報告,只不過是讓大明上層注意到倭國富銀這件事。
這其中最興奮的就是小胖鈞了。
《奏設(shè)倭國通政署刺探疏》是太子的第一份政疏,是太子的第一次政治實踐。
第343章銀根又緊和金銀套利
如今倭國通政署帶回來這么大一個消息,又加上一本黃文彬分析倭國國民特性的書,帶回了大量倭國情報。
這不都說明了太子有知人之明嗎?
倭國通政署的報告送到內(nèi)閣后,就連閣臣們也都夸贊太子,隆慶皇帝聽了之后十分高興,又賞賜了詹事府一次。
武清伯世子李文全赴倭貿(mào)易了一圈,肯定帶回來了更多的消息,所以太子才著急召見自己。
蘇澤掏出一枚銀元,塞進了張宏的手里。
張宏也很有默契的收下,他現(xiàn)在是東宮的太監(jiān),還不是司禮監(jiān)的大太監(jiān)。
大明朝的東宮是歷代最沒有自主權(quán)的東宮,沒有獨立的金庫,完全依附于內(nèi)帑撥款。
就和窮翰林一樣,張宏也只是未來可期。
但是身在這個職位上,需要打點的地方又多,蘇澤也看出了這位太子身邊首席太監(jiān)的窘迫,經(jīng)常用購買消息的方式結(jié)交他。
張宏自然也是對蘇澤十分的感激,而且蘇澤對待太監(jiān)的態(tài)度也相當(dāng)自然,絲毫看不出歧視的意思,也沒有讀書人的倨傲。
到了東宮后,蘇澤在明倫堂見到了闊別已久的武清伯世子李文全。
和上次相見,李文全整個人曬黑了一圈,但是整體的精氣神卻比之前更好了。
原因自然也很簡單,武清伯李偉也是個抽象的,明明自己外孫就是太子,還摳門的和老農(nóng)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