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快,京師又傳來了消息,朝廷清朝京營,省出了一百萬銀元的預(yù)算。
蘇澤上奏朝廷,請五品以上官員聯(lián)名共議這筆錢的分配。
在登萊的水師提督李超聽到消息,卻已經(jīng)來不及趕回京師了。
于是李超又讓張敬修來京師打聽消息,朝廷到底分了多少錢給水師,順便讓張敬修來京師處理水師學(xué)堂招生的事情。
要招募合格的軍官,僅僅在登萊一個地方招生是不夠的。
而且水師提督李超同樣也擔(dān)心,過多的登萊籍的軍官,會造成未來水師山頭的問題。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李超決定讓張敬修去京師招生。
這全天下,哪里能有京師的人才多呢?
于是張敬修身負(fù)雙重使命來到京師,他思來想去,這兩件事還是要求自己的閣老父親幫忙。
張敬修不愿意直接回家,坐在張府前的茶樓里,一邊喝茶一邊看報,一邊等著父親張居正下衙。
等張敬修看到茶樓小二送上來的報紙,隨手翻了幾頁就覺得心情煩躁。
因?yàn)榫煷蟛糠肿x書人都會看四大報,所以茶樓為了招徠客人,會專門訂一些小報,以供喝茶的客人打發(fā)時間。
而張敬修手里這份小報,名叫《每日時訊報》。
這份報紙原本只是搜集一些京師的消息,但是因?yàn)槊咳找豢?,時效性比四大報要強(qiáng),所以銷量還可以。
后來這家報紙不知道為什么開始轉(zhuǎn)型,在消息之外開始刊登各種京師的陰謀論。
這么一來,報紙銷量大增。
前些日子,首輔李春芳辭相,現(xiàn)在司禮監(jiān)掌印李芳又請辭,正是各種陰謀亂飛的時候。
《每日時訊報》的銷量暴增,甚至一度和四大報平起平坐。
而這份報紙上最大版面的文章,就是講高拱官拜內(nèi)閣首輔后,次輔張居正在家中失態(tài)痛罵下人。
這篇報道煞有介事,以“知情人士”口吻,繪聲繪色的描繪張居正失態(tài)責(zé)罵下人,拿下人撒氣的場景。
偏偏這文章寫的場景聲情并茂,讀完就仿佛人在張府,親眼看著張閣老發(fā)脾氣。
更讓張敬修生氣的地方,這文章中還隱晦寫了當(dāng)年張居正在其恩師徐階罷相中出力,本來想要因此成為內(nèi)閣首輔,但是皇帝識破他的奸計,請來了李春芳擔(dān)任首輔。
如今李春芳辭相,張居正本以為可以順利接任,又被高拱搶了首輔。
這類閣老之間的明爭暗斗,最是引起京師普通人的興趣,《每日時訊報》就是通過這類新聞來帶動銷量的。
張敬修看完幾乎要撕了報紙,去找這《每日時訊報》理論。
但是張敬修很快又冷靜下來,這類小報根本都是地下辦報,根本找不到理論的人。
而且按照這種小報的尿性,若是自己真的上門,他們更不知道要寫多少文章來編排自己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