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暉拿出了幾個方案,連吏部內(nèi)部都沒能達成一致,為了這件事他天天苦思冥想。
段暉越想越氣。
段暉和申時行也算是同年,雖然沒能和申時行一樣成為翰林,但是他科舉名次靠前,也得以在京師留任。
當年他被張居正安排入吏部的時候,心中還充滿了對師相的感激。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張居正門生的身份,又或者是自己官員不暢,在吏部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最后在稽勛清吏司做了一個員外郎。
段暉心中對張居正也充滿怨氣,自己是被張居正當做刀,安排進了吏部,當時的吏部尚書高拱能對自己有好臉色嗎?
又眼看著同年一步步飛升,申時行更是直接就任了和文選郎差不多的兵部武選郎,段暉心中的怨氣就更大了。
員外郎說起來和郎中只差一級,但凡在官場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同樣的級別職位亦有天差地別,段暉這個稽勛清吏司員外郎,和申時行這個兵部武選司郎中,差的可不是一級,而是一條天塹。
第334章吏部傳說之其一
好不容易熬走了高拱,新尚書上任,又被安排了這個倒霉差事。
段暉的怨氣幾乎要溢出來了。
但是讓他離開京師,到地方上任職,他又不愿意。
京師繁華,又怎么是地方上能比的?
而且那么多同年,還在知縣的位置上遷轉(zhuǎn),上次有一個同年來京述職宴請自己,所求不過是從偏遠的縣調(diào)任到富庶地區(qū)當知縣。
自己好歹也是從五品的吏部員外郎,那些地方官員見到自己走出吏部,也要尊稱一聲天官大老爺。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吏員來通報,說是文選司郎中張四維要見自己。
張四維是文選郎,在吏部權(quán)勢是僅次于尚書、侍郎下的第三人,段暉不敢怠慢,連忙來到了張四維的公房。
進入公房,段暉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張四維介紹道:
“子霖啊,這是我吏部稽勛清吏司員外郎段暉段子昭。段員外,這位是詹事府的蘇翰林?!?/p>
蘇澤蘇子霖!
聽到蘇澤的名字,段暉連忙見禮,蘇澤也客氣的回禮。
緊接著張四維說道:
“蘇子霖來吏部,是來求見大冢宰的,但是大冢宰如今不在部里,蘇子霖要談的是京營預(yù)算的事情。”
“京營預(yù)算是段員外在負責,所以我就自作主張,請段員外過來參詳一下?!?/p>
“蘇翰林事務(wù)繁忙,等大冢宰回來后,就由我們直接交給大冢宰,不勞蘇翰林多跑一趟。”
蘇澤連忙向張四維道謝。
只能說不愧是能穩(wěn)坐文選郎,在原時空又能入閣的人物。
段暉接過了蘇澤的奏疏,臉色微變,然后擠出一個笑容,連忙說道:
“不愧是蘇翰林,此法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