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的牡丹亭傳到朝鮮,朝鮮也有戲班嘗試演出過,但是都沒辦法和崇文門戲班相比。
這唱腔和唱調(diào),如同仙樂一般,怎么聽都是享受!
不愧是大明?。?/p>
河陵君李鏻見識過京師的繁華后,突然覺得做個朝鮮國主也沒什么意思,窩在那鄉(xiāng)下地方當個土大王,還不如在大明京師做個富貴閑人。
李鏻也沉浸到了戲中,很快就到了晚飯時間。
朱翊鈞意猶未盡的讓戲班暫停。
這時候李鏻說道:
“殿下,臣聽說寫下《牡丹亭》的湯大才子也在京師?能否讓下臣一見?”
朱翊鈞嘴角露出笑容說道:
“這有何難!今日湯顯祖就在東宮!”
“張宏,請湯先生上來?!?/p>
“遵命?!?/p>
不一會兒,一名身穿儒衫的青年,從戲班后臺來到了太子面前。
看到湯顯祖氣質(zhì)形象俱佳,李鏻更是激動,這就是大明的風流人物嗎!?
原來這就是天朝啊!
湯顯祖倒是十分的淡定,他向太子和貴賓恭敬行禮。
李鏻突然說道:“殿下,今日臣恰逢盛會,能否請湯先生做曲一首,記錄下今日之景?也好讓臣返回朝鮮后,能常常回憶起此景?”
太子大手一揮說道:
“這個自然,湯先生,請您作詞曲一首,為今日賀!”
湯顯祖微微皺眉。
他總覺得自己有滿腹才能,卻被太子當做詞曲之臣,心中更加憤懣。
于是湯顯祖想了想,開口說道:
“錦心繡口無人收,玉階卻當戲場游。
筆底煙霞成瓦礫,殿前粉墨掩兜鍪。
菱花鏡里空才調(diào),丹墀影中老春秋。
試問笙歌沸處:誰把良工,作偃師弄偶?”
朱翊鈞的文學水平有限,只覺得詞曲華麗,拍手叫好。
李鏻的漢文造詣也不深,也覺得詞句優(yōu)美,也跟著叫好。
但是在場的官員,卻臉上露出奇怪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