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霖你能這么想,老夫很高興?!?/p>
“如今我大明吏治上最大的問題,就是閣部職權不明?!?/p>
“內閣名義上是政令要樞,卻對六部九卿衙門缺乏直接的管理權,而且各部衙門職權多有交叉重迭,政令不能通達?!?/p>
“地方上官府缺乏人手,子霖你的吏科改革是一個好辦法,老夫也準備在年后推動更多的省開征商稅,進行吏科改革?!?/p>
“等這些條件都成熟后,再行財稅改革,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蘇澤以往也沒有和高拱如此深入交談,了解他的施政綱領。
他也沒想到,高拱的想法竟然有如此的前瞻性。
閣部權力之爭,是原時空萬歷朝政治斗爭的一條暗線。
萬歷朝以及明末政治的衰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內閣和部院大臣之間的激烈政治斗爭,導致朝廷中樞失能。
自張居正后,大明就再也沒能出一個強勢的首輔,朝廷政策被黨爭拖累,總是在左右搖擺下虛耗。
而隆慶朝由于種種特殊的原因,倒是沒有出現部院大臣壓過內閣大臣的情況,但是高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其實根子上的問題,還是大明內閣名不正言不順。
內閣本來只是皇帝的咨詢機關,逐步掌握了議政的權力,但是政治地位上卻還是參謀機關的地位。
遇到強勢的內閣還行,一旦遇到不夠強勢的內閣,或者不夠堅定支持內閣的皇帝,大明中樞很容易陷入到黨爭的混亂中去。
蘇澤似乎明白了高拱的改革思路,他試探性的問道:
“所以師相的想法,是要讓閣臣成為‘真宰相’?”
高拱露出一個“知我者子霖也”的表情,然后就端起茶杯不再說話。
好家伙!
沒想到高拱竟然也是一個隱藏的“反賊”???
恢復之前宰相的權力,這可以看做是對皇權的挑戰(zhàn)。
既然已經明白了高拱的心意,蘇澤說道:
“師相,弟子愿效犬馬之勞。”
高拱臉上掛著笑容說道:
“閣部的事情,子霖不用操心,你好好做好通政司的事務就好了。”
蘇澤有些感動,這是高拱不愿意自己涉入到自己和張居正的爭斗,以免臟了蘇澤的羽翼。
高拱繼續(xù)說道:
“過完年后,就是春闈大計了,老夫準備舉薦你為同考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