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的門生故吏遍布朝堂,三打一還怎么輸?
在陸樹德看來,高拱不過是仗著皇帝的寵信,才能在內(nèi)閣立足,以徐閣老的手腕,很快就能將他再次趕回老家。
自己兄長是吏部右侍郎,是清流安插在吏部,牽制高拱的骨干,怎么能撂挑子回鄉(xiāng)呢?
兄長你不要進步,我還要進步呢!
看到弟弟的表情,陸樹聲明白了弟弟的想法,他嘆息一聲說道:
“你舍不得京師的榮華富貴,這座宅子就留給你了。”
說完這些,陸樹聲也懶得再勸,直接吩咐管家加緊打點行囊,明日一早城門開了,就立刻啟程離京。
-----------------
次日,陸樹德渾渾噩噩的來到了六科廊,昨日聚會的同僚湊上來,對著陸樹德說道:
“陸兄,你的奏疏寫好了嗎?”
陸樹德這才想起來,昨日約著要一起彈劾蘇澤的,他連忙拿起桌上的空白題本說道:
“我兄長辭官離京,昨日我?guī)椭螯c行李的,這就寫,這就寫?!?/p>
科道官在大明的官僚體系內(nèi),地位也是十分特殊的。
秉承了太祖“以小制大”的思想,科道官員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地位很高,有著糾劾百官的巨大權(quán)力。
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六科的辦公地點上,六科的公房是一條長廊形的房子,俗稱“六科廊”,和內(nèi)閣翰林院一樣,六科廊也是在皇宮內(nèi)的。
所以六科給事中能有機會見到內(nèi)閣重臣乃至于皇帝,也能第一時間知道皇帝和內(nèi)閣的情報。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科道官員沖進了六科廊,對著眾人說道:
“不好了!蘇澤上第三疏了!”
聽到蘇澤的名字,陸樹德都覺得心臟一窒,他這些日子對這個名字咬牙切齒。
但是很快的,陸樹德又對蘇澤的第三疏好奇起來。
今年剛中的進士,蘇澤總共上了兩疏,這兩疏都名震天下!
要知道很多的言官,這輩子都沒能寫出一篇能影響朝堂的奏疏。
上一個“一疏而天下知”的,還是在先帝朝上《治安疏》的海瑞呢。
這名科道官員拿著拖本,在六科廊讀了起來。
《條陳國史三事疏》?
這是有關(guān)修史的奏疏?
這樣的奏疏,又能有什么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