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營新軍是申時行推動的,方案都是他協(xié)調(diào)出來的,最后化作了一本奏疏。
看著這本凝聚了自己心血的奏疏,申時行卻又患得患失起來。
如果這份奏疏在內(nèi)閣受阻怎么辦?
如果皇帝不同意奏疏怎么辦?
申時行想到了蘇澤。
嚴格來說,這份《京營新軍籌建議》,是申時行第一份能稱之為國策層級的奏疏。
以前看著蘇澤一月兩疏上著國策,申時行也不覺得有什么難得,等到自己草擬國策的時候,申時行才明白其中的艱辛。
實在是太難了!
不過也不能責(zé)備申時行,普通的五品官員,是沒有資格起草國策的。
正常來說,五品以下的官員,只需要執(zhí)行上級的政策就行了。
五品官員,一般就是六部郎中這個級別,只是六部中一個部門的負責(zé)人。
他們?nèi)缤灞P上的棋子,負責(zé)將中樞的謀劃落在實處,或在衙署中操持繁復(fù)文書。
如果放在地方上,更是和草擬國策這樣的大事絕緣,只要負責(zé)具體民生、審理獄訟、催科錢糧,維系著大明這座龐然機器的日常運轉(zhuǎn)就可以了。
等超過五品,這就躍升到小九卿衙門擔(dān)任部門副職,這算是進入高級官員的行列。
但是這個時候依然沒什么機會草擬國策。
大明朝的高級職位十分緊缺,升職路線非常陡峭。
小九卿衙門一般都是沒什么實權(quán)的衙門,真正有權(quán)的也就是部門的主官。
副職就是給官員過渡一下的,這時候一般就是刷皇帝和閣臣的威望,然后等著下一次升遷到六部侍郎,或者小九卿衙門的主官。
六部侍郎是正三品了,到了這個級別,才算是進入大明決策核心。
一般官員也就是到了這個級別,才有草擬國策的機會。
所以申時行深知這次機會的不容易,只要將這次的京營新軍籌建工作干好了,一定能在皇帝和內(nèi)閣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自己以后的升遷之路再無阻礙。
但是申時行再一想到蘇澤,又有些泄氣。
這樣的事情,蘇澤一個月至少干一件,有時候兩疏都是關(guān)系國策的重大改革奏疏。
申時行搖了搖頭,放棄了和蘇澤相比的想法,畢竟蘇澤這樣的妖孽大明朝才出了這么一個。
而在一陣患得患失過后,申時行還是來到了報館。
報館中。
聽完申時行的憂慮,蘇澤笑著道:
“汝默兄是太患得患失了,任何一道國策,總有不滿的人,又豈能事事周全?”
“再說了,事事周全往往就是事事不全,新軍預(yù)算總共就這么多,又豈能兼顧?”
聽完蘇澤的話,申時行沒有停下憂慮,而是說道:
“子霖兄,朝中主要反對的,還是組建山地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