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征就是上百年。
一直到了戚繼光擊潰了河套的蒙古人,這項捐稅才取消。
陜西有這樣的例子在前,除非其他省份都愿意繳納商稅,否則在陜西征商稅是不太可能的。
就在張居正說完,殷士儋突然說道:
“張閣老此言差矣!”
“陜甘學政乃是為了防備傳教!為的是陜甘百年后的安寧!”
張居正有些疑惑的看向殷士儋。
從殷士儋入閣以后,一直都非常低調(diào),除了學政事務幾乎不發(fā)表意見。
就是學政事物上,也盡量避免沖突,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
但是今日怎么突然脾氣火爆起來?
當然,張居正也不會讓著殷士儋,而是繼續(xù)強硬的說道:
“哪一省的教育不是百年大計?殷閣老何以厚此薄彼?”
殷士儋也沒有繼續(xù)和張居正爭執(zhí),而是說道:
“這件事我當入宮面奏陛下!”
這下眾閣臣的臉色都難看起來。
閣臣單獨面奏,這是非常破壞政治默契的事情。
這等于將內(nèi)閣矛盾向皇帝公開。
而且單獨和皇帝面奏,誰知道你到底說了什么?有沒有說同僚的壞話?
唐代奸相李林甫,每次在宰相們面奏唐玄宗后,都會想辦法留下來獨對,然后攻擊其他宰相同僚,在歷史上留下了口腹蜜劍的成語。
當然,閣老們還是有很多機會和皇帝見面的。
隆慶朝的閣臣,都兼任皇帝經(jīng)筵官的職位,可以給皇帝講學,這個時候給皇帝吹吹風也是正常的。
但是殷士儋公然打破這個默契,利用他和隆慶皇帝親近的關系,強行推動陜甘學政的事情,還是讓在場閣臣都不太舒服。
特別是張居正,他心中涌起怒氣,但是很快又被他壓了下去。
張居正冷冷說道:“殷閣老請便!”
在場的中書舍人們,大氣都不敢哈一下。
這場爭論,讓高拱內(nèi)閣連表面上的和平都做不到了。
大明政局,又要動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