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在奏疏中,寫上了自己總結的廣西問題,指出這并不是民族問題,而是吏治問題。
所以蘇澤請求朝廷,大刀闊斧的整頓廣西吏治:
“嚴飭撫按及該司道府州縣各官,汰黜昏庸,甄拔廉能;訂立章程,明定賞罰,尤以邊防、錢糧、刑獄為考成首務;并請簡派風憲剛正之臣,巡視邊方,舉劾屬吏。吏治既肅,方可言地方之興革?!?/p>
除了吏治之外,還有經濟發(fā)展。
廣西多山少田,經濟發(fā)展落后,也是地區(qū)不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
在原時空,廣西發(fā)展的空間被廣東和越南鎖死,但是在本時空,廣東地區(qū)還沒有取得壓倒性的優(yōu)勢。
而越南,也就是現(xiàn)在的交趾,他們內部還物理意義上的打成一片,根本沒有出現(xiàn)統(tǒng)一的王朝,比江南還要散裝。
而廣西的區(qū)位優(yōu)勢其實一點都不差,西接交趾,從整個交趾有狹長的海岸線可以進行海上貿易。
廣西距離南洋也很近,本身是熱帶地區(qū),可以種植熱帶經濟作物。
只要能有穩(wěn)定的條件,廣西是可以發(fā)展起來的。
同時蘇澤也不忘記開征商稅的事情。
原本蘇澤的想法,是用恩威并施的方法,將吏科試、學政等事務和開征商稅掛鉤,讓各省主動要求征稅。
但是蘇澤還是想錯了。
開征商稅,影響的是地方上的士紳,影響的是當地的豪族。
官府治理能力弱,他們是最高興的,他們就能代替官府,成為鄉(xiāng)野的仲裁者。
至于教育這些,對于鄉(xiāng)紳本來就不是問題。
地方級的鄉(xiāng)紳可以請讀書人來私塾教書,更有影響力的鄉(xiāng)紳可以辦族學,或者將杰出的弟子送到書院讀書。
這樣做,反而能讓他們更好的壟斷科舉名額。
既然這招行不通,蘇澤決定還是要主動出手。
這一次廣西三土司之亂,地方官府無力平叛,最后朝廷大軍在廣西大殺特殺,這才平定了叛亂。
這個時候站出來,再以“廣西民意”的名頭,開征廣西商稅,加強商稅推廣的進度。
從此以后,只要地方上出現(xiàn)亂子,朝廷就可以用開征商稅作為要求,逼迫地方開征商稅。
蘇澤寫完了奏疏,將它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請整頓廣西吏治開埠開征商稅諸事疏》送到內閣。
內閣贊同你整頓吏治開埠的提議。
但是對于開征商稅,內閣中有不同意見。
高拱和張居正都支持開征商稅的意見,但是趙貞吉和殷士詹則表示反對,認為這破壞了朝廷和地方的默契,強行讓廣西征稅,會引起其他省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