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銀元的需求也不是無限的,當市場上的銀元達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鑄幣稅也就會降低。
另外一筆大的收入是市舶稅,但是這筆錢都是入皇帝的內帑的。
當然,隆慶皇帝還是比較體恤外朝的,每年也都會從市舶稅中拿出一部分來補貼外朝,大明武監(jiān)的費用、京營新軍的費用,還有皇家的水泥廠、煉鋼廠,都是從這里來的。
最后一個上升的就是商稅了。
雖然只有兩省一府征收商稅,但是商稅的增長還是非??上驳模疫@筆錢是掌握在戶部手里的。
張居正念完了收入,又開始念支出。
朝廷收錢多了,但是花錢也多了。
幾次戰(zhàn)爭的人員軍餉變少了,陣亡撫恤也少了,但是軍費開支還是增長了。
原因也很簡單,現(xiàn)在大明戰(zhàn)爭對于軍需補給的消耗是巨大的,火藥消耗比之前翻了幾倍。
還有各種軍械的建造,海軍的建設,這些都是相當巨大的開銷。
兩省一府的吏員開支,培訓和教育費用規(guī)模也不小。
還有學校的建設,黃河和運河的工程,這些都是巨大的開支,算下來大明的財政竟然也只是堪堪收支平衡。
而這一切,都已經(jīng)是在張居正這個理財高手的操持下,加強審計開源節(jié)流以后的結果。
這也就是為什么成子文向朝廷上奏,但是工部都撥不出經(jīng)費來治理邕江的原因。
張居正看向戶部的官員,開口說道:
“財政的事情,不過與開源和節(jié)流兩項,節(jié)流自然不必說了,朝廷已經(jīng)在江南試行折銀納稅,可以節(jié)約將實稅運輸?shù)骄煹某杀??!?/p>
“這次喊大家來商議的是開源的事情?!?/p>
緊接著,張居正又點了順天府商稅司魏惲的名字。
魏惲大概也是早有準備,掏出一份文書開始讀了起來。
“諸位大人,這是去歲順天府商稅征收的情況?!?/p>
魏惲將去年順天府商稅征收的簡報介紹了一遍,就連一向對商稅不太感冒的趙貞吉也驚道:
“這么多?”
魏惲說道:
“趙閣老,順天府商稅多,還占了京師是北方市場集散中心的優(yōu)勢,京師幾個大型市場每年都會上繳大量的賦稅?!?/p>
“相比之下,山西和山東也有增長,要比京師少很多?!?/p>
“目前山東和山西收上來的商稅,用于吏員改革和學政改革都不夠收支平衡,還需要朝廷繼續(xù)貼補?!?/p>
聽完了魏惲的話,在場眾人都皺眉。
眾人的目光落在了蘇澤的身上。
推動商稅是蘇澤一直在做的事情,可是這么看來,商稅的效果也沒有想象中的好啊。
蘇澤心中明白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