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憲成在京師也見過新軍的軍官,不像是以往那種老粗軍士,經(jīng)過武監(jiān)或者水師學堂訓練的軍官,多了一份特殊的氣質。
“張兄,你對海外殖拓怎么看?”
張敬修愣了一下,他想了想說道:
“殖拓當然是好事,但還是應該計算成本,如果花費超過得到的,那就不應該勞民傷財?!?/p>
張敬修受到父親的影響,對于成本收益的計算深入心中,他不像是其他水師軍官,狂熱的支持海外殖拓。
顧憲成有些驚奇的看向張敬修,他在京師也經(jīng)常和人聊到這類的話題,一般來說軍人都是支持殖拓的。
畢竟殖拓才能立功,而且海外殖拓朝廷才能加大水師投入,按理說水師軍官不應該這么保守。
“顧兄你怎么看海外殖拓的事情?”
第419章“舊例”
顧憲成也給出了一個和主流讀書人不太一樣的答案。
“我是支持海外殖拓的。”
張敬修也有些疑惑,一般來說,讀書人都對海外殖拓持謹慎態(tài)度。
畢竟殖拓是有成本的,比起民間越來越狂熱的再復盛唐的風向,大明的官方態(tài)度還是很保守的。
顧憲成說道:
“俗話說,白紙好作畫,海外的殖拓的地方,可以用來實踐各種新的政策,可以做很多大明本土沒辦法進行的改革?!?/p>
“我聽說南洋的呂宋國,就執(zhí)行了很多和大明不一樣的政策,這些政策會有有什么效果,我也是很感興趣的。”
“這天下之間,寰宇之大,各國都有不同的制度,我大明要國祚永昌,就要對各國體要取長補短,在海外殖拓領地實驗,再搬回大明本土試行。”
這下子就連張敬修也驚了。
這讀書人的想法,怎么要比水師最激進的軍官還要激進?。?/p>
不知道為什么,張敬修只覺得一股寒意,從腦門直沖腳跟。
他算是明白,為什么自己不適合從政了。
——
八月底。
鎮(zhèn)北軍的士兵,護送安東都護府的官員,終于抵達了遼陽。
遼陽總兵李成梁,遼陽兵備道段暉,都已經(jīng)提前得到了旨意,做好了都護府北上的準備。
對于這個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李成梁最是苦澀。
他見到了自己的老鄉(xiāng)唐謹行。
兩人相顧無言。
李成梁原本是想要將段暉支使到北面負責木材砍伐工作的。
可沒想到,皇帝一道圣旨,將自己和段暉發(fā)配到了更遠的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