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內(nèi)閣又出缺
因為直沽還有疫情,雖然接種了牛痘,朱俊棠還是不太放心。
他沒有選擇正常的路線,從海上進入直沽再入京,而是直接從萊州前往大明府,利用運河漕運入京。
其實這條路才是以往入京常走的路線,只不過這幾年的時間,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海運的便利和迅捷,越是這樣,就也是無法忍受坑坑洼洼的陸路了。
山東的道路已經(jīng)算是最好的了。
山東是最早開征商稅的地區(qū),地方官府普遍都很有錢,地方上商業(yè)繁榮需要有更好的交通,“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也開始喊出來。
地方官府都會整修一下道路,畢竟這也算是政績。
就是地方衙門手頭緊的,當?shù)厥考澮矔犊饽?,一個地方商業(yè)繁榮,士紳們也能賺到更多的錢。
如果是海路,從萊州到直沽只要三四天,然后一兩天就能入京了。
可從陸路到大明府,這還是朱俊棠是孤身前往,沒有攜帶商品貨物的情況下,足足用了十天時間。
等到了大明府的時候,朱俊棠又聽說消息,運河已經(jīng)凍上了,他要沿著運河古道繼續(xù)陸路進京了。
等到朱俊棠抵達京師的時候,已經(jīng)要到十二月了。
被顛簸到身體都要散架,朱俊棠暗暗發(fā)誓,這輩子能坐船的時候堅決不走陸路了!
不過等到朱俊棠來到京師城門前的時候,還是被寒冬的京師嚇了一跳。
自從房山鐵路開通以后,煤炭價格大跌,普通百姓也開始燃煤取暖。
城外的工廠,城內(nèi)的取暖,每日這么多的煤炭燃燒,讓整個京師的空氣中都帶有灼熱的感覺。
這讓最近都住在堺港這個海濱城市的朱俊棠十分的不適。
但是京師百姓,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這股氣味,朱俊棠在同行商人的提醒下,找到了出租馬車。
如今朱俊棠也已經(jīng)有官身在了。
倭國通政司,比朝鮮通政司低一等,但也是是妥妥的從五品衙門。
主司黃文彬,就是從五品,朱俊棠這個副主司,就是正六品。
朱俊棠也不理解,自己一個舉人,本來是要去澎湖訪友的,怎么就一下子成了正六品的官了?
這次朱俊棠返回京師,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前往通政司,拿回有關(guān)倭國通政署的相關(guān)印鑒,以及自己和黃文彬兩人的官袍。
除此之外,朱俊棠還要向通政使李一元匯報倭國通政署的情況,完成這兩年的述職匯報。
朱俊棠想了想,反正朝廷也沒有規(guī)定自己述職的期限,現(xiàn)在這幅風塵仆仆的樣子,萬一給通政使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干脆決定休整一天,等明日再去通政司。
但這個時候住在哪里,就是一個問題了。
朱俊棠原本是國子監(jiān)生,但是自己離開這么久,國子監(jiān)應該已經(jīng)將自己除籍了。
而且現(xiàn)在回國子監(jiān)也不合適。
好在同行的商人,給朱俊棠指了一條路。
“商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