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班正,就請你起草奏疏吧。”
李如松立刻說道:
“不行!這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結(jié)果,如果要上書,還請各位都要署名。”
眾人看到李如松態(tài)度堅(jiān)決,也不拒絕,心中也有隱隱的激動。
大明重文輕武,其實(shí)不僅僅是大明,從宋代開始,就沒有武將上書的國政軍策了。
這項(xiàng)權(quán)利,都是牢牢掌握在文臣手里的。
這也不是武將不想,而是從宋代開始,文臣武將分途,不像是漢唐的名將,那是出將入相,上馬管軍下馬治政,所以才能寫出國政軍策來。
等到宋代開始,武將文化水平偏低,只掌握軍事技能,就別想著寫什么國策了。
李如松起草,眾人又修改,一份《請筑五城以定北境疏》就此出爐。
等寫完之后,眾人都是成就感滿滿!
接下來眾人輪流署名,最后李如松和劉藎臣也簽下名字后,李如松又想起父親的教導(dǎo),讓他在京師盡量低調(diào),他對眾人說道:
“這份奏疏是不是應(yīng)該請?zhí)K教務(wù)長看看?”
眾人紛紛點(diǎn)頭,大家都沒寫過奏疏,萬一有什么犯忌諱的話。
大家認(rèn)識的人當(dāng)中,最會寫奏疏的就是蘇澤了,李如松請求送到蘇澤前先過目,也是穩(wěn)重之舉。
而且蘇澤和他們確實(shí)也算是有師生的情分,大家又一同拿著奏疏,前往蘇澤的府上投書。
眾人又覺得,一堆軍官都去蘇澤府上不妥,于是推舉李如松和劉藎臣兩人為代表,去蘇澤府上拜見。
——
“李如松和劉藎臣?”
蘇澤剛剛從內(nèi)閣回家,聽到管事的通報(bào),皺眉問道。
“這兩位軍將都說自己是老爺?shù)牡茏?,所以吾等不敢做主,就請他們在門房厚著了?!?/p>
“讓他們?nèi)テ珡d吧。”
蘇澤自然記得兩人,李如松不必說了,劉藎臣是誠意伯的世子,在武監(jiān)的時候蘇澤就記得他的名字。
既然兩人都以弟子身份來拜見自己,總還是要見上一見的。
等到了偏廳前,李如松這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也不由的忐忑起來。
他看向身邊的誠意伯世子劉藎臣,這家伙更是沒出息,已經(jīng)開始雙腿打顫了。
李如松打趣說道:
“劉兄,你緊張什么?”
劉藎臣說道:
“李班正,你不緊張?這可是蘇教務(wù)長!我爹要是知道我來干這事,回去非要打斷我的腿!”
李如松也頗有同感的點(diǎn)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