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有同年好友上門,勸說李一元不要放棄會推。
身為大明消息最靈通的通政使,李一元如何不知道當下的局勢。
皇帝駁回了九卿會推的名單,說明對所有人選都不滿意。
如果這一次會推,還呈上同樣的名單,那皇帝也要斟酌百官的眾議。
當然,也有可能適得其反。
李一元冷笑,昨日來勸說自己的同年,到底是被誰驅(qū)使,李一元心中也有數(shù)。
是吏部的手筆。
這次皇帝駁回會推結果,也讓李一元也認清現(xiàn)實。
自己不在帝心,那輪功勞和威望也是不如楊思忠的。
再推三人,也輪不到自己上位。
明白了這一點之后,李一元很快就決定調(diào)整策略。
既然自己沒機會入閣了,那就不能讓楊思忠入閣!
斟酌再三之后,李一元捏住了自己準備好的稿子。
在中書門下五房的安排,大小九卿依次入座。
不得不說,中書門下五房搞的會推,看起來就要比吏部正式多了。
蘇澤宣布了流程之后,接下來就是鴻臚寺卿上臺,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
王世貞的施政綱領也很簡單,他提出的教育要務就是編教材。
如今不少地方成立了小學和預科,但是教授的內(nèi)容還是各地學校自己編寫的,甚至有時候都是老師隨堂即興教授,各個小學的教學水平天差地別,也極度依賴老師的個人水準。
王世貞不愧是大文學家,他提出要由禮部編寫一部專門的教材,分發(fā)給各地小學,按照教材內(nèi)容統(tǒng)一施教。
這樣各地的教材統(tǒng)一,預科的入學考試才能公平。
王世貞的主張得到了在場眾人的鼓掌,他這套施政綱領切實可行。
接下來是楊思忠上臺。
楊思忠是做吏部工作的,他對于教育改革的方向是設立對老師的考核晉升體系。
楊思忠提議仿效六等吏員,也對小學教師進行分類,按照級別確定待遇和俸祿。
通過這套體系,可以獎勵優(yōu)秀的教師,懲罰不合格的教師。
這套施政綱領也得到了現(xiàn)場的掌聲。
蘇澤暗暗點頭,朝堂高層都是有兩把刷子的,楊思忠的提案不就是原時空的教師職稱嗎?
最后是李一元上臺,他上臺后,清了清嗓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