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張元忭是同科進士。
因為張元忭的奏疏,朝廷更改了觀政制度,所以劉秉入仕不到一年,還在行人司觀政。
所以他的職位是行人司里行,也就是見習期行人。
他尤其記得,自己剛中進士的時候,在文選司分配觀政時的場景。
因為科舉第次落后,劉秉排了很久的隊,最后才去了行人司這個小衙門。
當時吏部文選司官吏的倨傲態(tài)度讓他很不舒服。
如今文選司吃了癟,和劉秉一樣的官員不少,大家對吏部的怨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沒辦法,這天底下的讀書人是越來越多了,可朝廷對新設官職十分的慎重,一年致仕退休的官員又沒這么多,現(xiàn)在就算是進士也要候缺,舉人更是只能授偏遠地區(qū)的教諭了。
無論是誰坐在文選司這個位置上,都不能讓大家滿意。
劉秉先分到的鴻臚寺,然后又被分配到行人司,這都是不太重要的衙門。
劉秉今日來吏部,是來傳皇帝圣旨的。
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二月了,皇帝例行下達旨意慰問六部九卿衙門,勉勵大家再接再厲準備過年。
行人司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如此的乏味和無聊,真正有價值的圣旨,也輪不到劉秉這個行人里行去送。
沒想到劉秉還是遇到了一個熟人。
“持正兄?”
劉秉抬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同年趙鵬正。
趙鵬正,字伯翔,和劉秉同年進士,但是他是二甲進士,剛開始觀政在禮部。
前陣子輪轉到了吏部,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
吏部是六部之首,趙鵬正能在吏部觀政,如果能留在吏部,那就是僅次于庶吉士們的第二個好去向了。
也因為在吏部觀政,所以趙鵬正每次同年聚會的時候都張口閉口吏部,等同年們問到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時候,趙鵬正又是一副“我知道但是我不能說”的表情,惹得同年生厭。
但他又在吏部觀政,萬一真的留在吏部,日后大家的前程還要依靠他,所以同年們也不敢得罪趙鵬正,只能忍著惡心聽他吹牛。
劉秉也是非常厭惡趙鵬正的,但是他也不敢得罪趙鵬正。
“伯翔兄,我圣旨在身,還是等我宣讀完圣旨再聊吧?!?/p>
“自然自然!持正兄皇命在身,等宣旨后一定要好好聊聊?!?/p>
劉秉松了口氣,他決定宣旨完畢就立刻跑路,絕對不給趙鵬正裝逼的機會。
這種慰問性質的圣旨也就是走個流程,劉秉照著圣旨宣讀,吏部尚書楊思忠聽旨后謝恩就結束了。
劉秉身后的吏員又將皇帝賞賜的木炭、茶葉留下來,接著就準備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