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個月的時間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
所以,看到這條詔令,群臣心中舒服了許多。
不論皇帝是怎么想的,至少面子上還是很照顧群臣的。
不過接下來的變化,徹底超出了他們的認(rèn)知。
李善長的次子李芳、徐達(dá)的次子徐膺緒、傅有德的次子傅正、湯和的次子湯軏……
等十余位開國勛貴的次子,主動上書請求加入秦國為官。
他們不光自己去,還拿出了商船、物資等等東西表示忠心。
不止如此,每家還都附送了一大批人手過來。
眨眼間秦王府的架子就搭建了起來。
群臣瞠目結(jié)舌,什么情況?勛貴們這是瘋了嗎?
不過大家都不傻,馬上就反應(yīng)過來,這是太上皇和太后出手了。
只有他們兩個能有如此大的威望,讓勛貴們拿出棺材本支持秦王。
對此群臣只能干瞪眼。
你總不能反對老兩口幫助親兒子吧?
勛貴們支援秦王,在以前那是要謀逆。
但在這個大分封的時代,實在太正常了。
完全可以解釋成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大家族自古以來慣用手段。
可以說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沒辦法反對。
而有了這些大家族的支持,建立封國需要的一應(yīng)物資,以最快的速度被收集。
只用了兩個半月,一切竟然就準(zhǔn)備齊全了。
只是唯一讓群臣不理解的是,這些個頂級勛貴對太上皇和太后就那么忠心?
先是自斬臂膀,支持朝廷的各項變革。
現(xiàn)在又出錢出人幫秦王建立封國,他們圖個啥???
如果說是想把雞蛋分開放,那支持晉王和燕王豈不是更合理?
只可惜,他們就是打破頭都猜不到真正的答案。
陳景恪在一次私下拜訪徐達(dá)時說道:“恐怕這個難題還要困惑群臣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