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建國后,國家就是通過修建官廳山水庫,解決了北平下游洪澇問題。
至于工程量大,也在意料之中。
上一世用了五年才完成一期工程,后續(xù)又修了幾次,才徹底完工。
但也只是工程量大,技術(shù)難度其實并不高。
前世修這個水庫的時候,國家一窮二白,也沒有什么大型機械設(shè)備。
全靠百姓肩扛手挑修起來的。
這一世也可以采用相似的辦法。
陳景恪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打算,就奔著十年工期去修。
從草原、東北、嶺南等地,遷徙幾萬戶蠻夷百姓過來,再遷徙幾萬戶漢人百姓。
每家出一個青壯修河堤賺錢,剩下的人分配土地,或者去做生意之類的。
糧食的問題很好解決,直接從南洋運送,足夠保證大家的溫飽。
至于為啥不用奴隸……他有更深層次的計劃。
修水庫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族群融合過程。
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十年,等水庫修好就再無漢蠻之分,都是漢人都是明人。
而且水庫是他們修好的,對本地自然而然的也就會產(chǎn)生感情,能更好的融入當?shù)亍?/p>
至于十年工期會不會拖累朝廷。
陳景恪找人計算過,影響有,但不大。
以大明今時今日的國力,還不至于被一個水庫給拖垮了。
-----------------
徐允恭并沒有直接去接管神機營,數(shù)年沒有回家,他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
朱標直接給他放了兩個月的長假,讓他好好休息休息。
不過他可一點都閑不著,作為徐家繼承人,他有太多交際要做。
在這期間要把所有的親朋好友、盟友之類的,全都轉(zhuǎn)一遍。
還有一些前來拜訪的人,也看視情況進行接待。
總之,前腳到家,后腳就陷入了人情世故之中。
陳景恪也沒閑著,天竺戰(zhàn)略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是很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