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大明不會一直干涉對方的內(nèi)政。
諸侯王可以在封國穩(wěn)定之后,逐步提拔自己的人才,將這些位置替換掉。
但為了防止諸侯王分封之后,太過放飛自我,朝廷規(guī)定五年內(nèi)替換人員不得超過三成。
十年后方可大規(guī)模替換朝廷指派的官員。
二十年內(nèi),國相和戶部大臣必須由中央朝廷指派,二十年后方可自己任命。
國相掌管一國政務(wù),只要他不出問題,封國就不會跑的太離譜。
戶部大臣其實就是戶部尚書的別稱,為了和中央朝廷區(qū)分才用了戶部大臣的稱呼。
一個政府最重要的部門,就是財政機構(gòu)。
尤其是新政推行以后,戶部已經(jīng)不單單是掌管錢糧那么簡單。
還牽扯到最整個國家的資源分配,以及各種發(fā)展計劃的制定,是國相最重要的助手。
只要這兩個位置不出問題,再加上大明幫忙組建的行政體系,就能確保一個封國不會大亂。
如此二十年后,這個封國基本就能穩(wěn)定。
而且他們的繼承人差不多也培養(yǎng)出來,可以承擔國君的職責了。
到時候再徹底移交權(quán)力給他們。
當然了,大明這么做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就是防止某些人有異心,剛分出去沒幾年就忘了本,在政策上和大明漸行漸遠。
前二十年由朝廷任命國相和財政大臣,就可以確保該封國能嵌入大明的藩屬體系里去。
到時候經(jīng)濟高度和藩屬體系綁定,就不怕他們有異心。
從去年確定第一批分封名額之后,朝廷就在國子監(jiān)組建了一個特殊學(xué)院。
專門教授受封的諸侯王如何當國君,同時也對國相和財政大臣的候選人進行培訓(xùn)。
今天這場考試,主要考的其實是國相和財政大臣。
各五十名學(xué)員,前十五名將會獲得這次機會,后面的只能等下一批諸侯分封了。
至于諸侯王和他們的繼承人,這場考試也不是完全走過場。
雖然不論他們考的如何,分封都會進行的,可考的太差就會被剝奪行政大權(quán)。
說白了,如果將國家的最高行政權(quán)力,分成國君和國相府兩部分。
考的好就能提前掌權(quán),國相府就是輔佐他工作的機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