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明朝,他最想做的就是,將中醫(yī)被人為斬斷的前進道路續(xù)接起來。
先出一本中醫(yī)類的書籍,他會在書中提出一些中醫(yī)的不足,再‘預測’一下前進的道路。
然后在
做你爹的魏征
對陳景恪的回答,朱標確實覺得他有些狂妄,不過整體來說還算滿意。
至于什么遠大理想,誰幼時還不是意氣風發(fā)呢。等過上幾年經(jīng)歷的多了,就會沉淀下來。
但有些眼界和氣度,卻不是想學就能學來的,這方面陳景恪很不錯。
再想到之前他開導朱雄英的那一番話,心中就更加的滿意。
然后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心事,決定向陳景恪咨詢一番。
“你之前說,我與父親遇到爭執(zhí),需要以父親為主?!?/p>
“可若我放棄主見事事順著父親,那我就不再是我了,如之奈何?”
陳景恪搖搖頭道:“殿下想差了,當您和陛下的辦法,都是為大明好的時候,自然要以陛下為主。”
“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就需要有人為陛下查漏補缺?!?/p>
“您從您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就是為陛下提供一個不同的角度,讓他知道自己所行之策的優(yōu)缺點?!?/p>
朱標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就如古之唐太宗與魏征,乃君臣典范。唐太宗需要魏征糾正自己的失誤,魏征在唐太宗的庇護下施展才華?!?/p>
“魏征從不會為了反對而反對,他反對更多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fā),替唐太宗查漏補缺?!?/p>
“如果勸諫無效,他也不會抓著不放,而是認真執(zhí)行將損失降到最低?!?/p>
“唐太宗就算不贊成魏征的建議,也會認真思考,完善自己的政策。”
“我相信,陛下也是一樣的,就算不贊成您的提議,也一定會慎重思考?!?/p>
朱標不禁點頭贊同,確實如此。
朱元璋就算不同意他的建議,也會慎重考慮,然后告訴他為何不采納。
反倒是他,因為父親不采納自己的建議,內(nèi)心可是有不少牢騷的。